【三峡日报】茶香飘出丹山外【图】 ——远安县鹿苑村深化农旅融合

三峡日报通讯员黄海涛、朱丽君

清澈的鹿溪河在远安县旧县镇洪家村汇入沮河,沿鹿溪河向西溯流5公里,是方圆2平方公里的丹霞群山。鹿苑村就坐落在这片如火的丹霞地貌之中。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产业薄弱,这个以盛产“远安黄茶”闻名的小村,逐步隐没在群山之中。

如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复兴黄茶产业、推动茶旅融合,昔日闭塞的山村初露风情,成为各地游客打卡的“网红”乡村。

鹿苑村有750余年的种茶史,该地出产的“远安黄茶”是中国四大黄茶之一。然而,数百年来,村民一直采用“房前屋后一片坡,家家户户一口锅,天天晚上用手搓,第二天上街去吆喝”的传统生产模式,品种混杂,管理和加工全凭个人喜好,黄茶品质不稳定,品牌打不出去。

“‘远安黄茶’要复兴,品种、管理、加工工艺等必须全面升级。”村党支部书记刘孝明介绍,近年来,该村成立黄茶专业合作社,对600多亩老茶园改造升级。引进鹿溪河康养有限公司,流转500多亩土地建设标准化黄茶基地,种植黄金芽、郁金香等新型黄化品种。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推行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统一除草、防虫等田间管理方法。基地首批黄茶产出100余公斤,每公斤价格在6000元左右,是传统黄茶价格的3倍多。

为传承好“远安黄茶”百年工艺,鹿苑村以5名湖北省黄茶非遗传承人为核心,每年举行黄茶品鉴会,统一黄茶加工工艺。坚持“新技术+老工艺”加工模式,对摊青、杀青等工艺采用机械化加工,以提升效率;对焖堆、拣剔和炒干等工艺沿用传统手工模式,在保证黄茶品质的同时,使加工效率提升50%以上。

茶香飘溢惠农家。通过产业升级改造带动,全村黄茶品质大大提升,村民鲜叶收购价格从每公斤180元左右增加到220元以上。同时,鹿苑村还建立“流转有租金、务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利益联结机制,茶农通过黄茶产业每年收入8万元以上。

“好茶,好茶,好酽茶。”8月11日,在鹿苑村贡茶文化展示馆,演出者正表演“乾隆品鹿苑黄茶”的故事。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影。

“茶旅融合火了乡村,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次。”刘孝明介绍说。

依托深厚的黄茶文化,发挥当地丹霞山水、生态田园等特色资源,该村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积极打造以一带(鹿苑河观光休闲带)、三区(禅茶生态度假区、乡村旅游休闲区、田园体验实践区)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

围绕黄茶文化建设,该村先后建成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黄茶文化体验园、贡茶文化展示馆、黄茶品鉴基地等项目,打造了一批特色茶庄、茶主题民宿。同时,依托鹿溪河山水资源,建成宜昌市最大的户外烧烤基地,推出了生态乐水园、水幕电影、野外射击基地、过山车等旅游项目,并以7.08公里的“网红”农村路进行串联,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慢生活通道。

同时,鹿苑村每年举办“黄茶品鉴会”“啤酒烧烤节”“田野马拉松”“最美宜道打卡”等特色节会活动提升人气。

乡村旅游的火热,带动了村民就近增收。一批批农家乐、茶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美了环境更富了“口袋”。彭家酸菜鱼老板彭宗志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将自家老屋改造成农家乐,今年4月开业以来,月收入1万元以上。

地摊经济也依“旅”而兴,村民家中的土蜂蜜、玉米、西瓜等,也成了增收的旅游商品。

以茶为底,以旅为笔,茶旅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农村变成了休闲乐园,鹿苑村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突破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