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远安县将“共守生态本底,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作为全县共识和自觉行动,坚持规划全域覆盖、环境全面提升、建设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美丽远安,初步形成了村村有看点,整体有特色,连片成风景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农民的生活也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蒸蒸日上。
山青水碧,生态良好环境美
在洋坪镇芭芒店村的主公路两旁,一片片鲜花盛开,颇具特色的竹编篱笆围起了小花园,与田间秧苗、远处河岸、不时飞起的白鹭相映成趣,好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该村党支部书记周红民介绍说,“为了美化村庄环境,我们给全村群众划片管理,一个党员带动10余户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引导农户在公路沿线植树补绿,在房前屋后开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自主建设园艺景观,每一户门前都有一个种满了荷花的大水缸,村里还集中种植了几百亩荷花,加上通村主路改道扩宽、河道整治,村里环境越越好,村民们都很开心。”
远安县结合全县爱国卫生运动工作部署,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县美丽乡村办副主任冯孝宝介绍,自从2018年以来,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合力攻坚,逐项销号,累计清理农村积存垃圾2.3万吨,治理污水沟渠305余公里,清理彩钢棚2304处14.2万平方米;拆除废弃房屋、牲畜栏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已完成无害化户厕改建2万余户;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建成人工湿地、人工快渗、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8套,配套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22320米,惠及全县8730多户25200多人;90%的行政村已启动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行动。
科学规划,风貌管控形态美
初秋时节,走进远安县鸣凤镇九子溪安置小区,一栋栋楼房延续远安传统民居“依山就势、逐水而居、错台组团、街巷里坊”的空间特色和“坡顶林、坡上居、坡下田、坡谷溪”的居住模式,建筑立面辅以文化石、毛石、青砖墙体作为点缀,增添了乡土韵味,小区还配套建有党员群众活动服务中心、图书室、农博馆、休闲广场、超市等,让村落“住得够安逸、经得起岁月、载得了乡愁”。
远安县从空间形态上把握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远中近结合、点线面结合,与全县人口梯次转移规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不同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根据村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的差异,将全域划分为县城转移核心区、城郊融合区、梯次转移弹性区、过渡安置区、“逆城镇化”康养预留区等“五大区域”,塑造均衡协调、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城乡格局,截止目前已先后建成1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和示范居民点。
村强民富,产业兴旺生活美
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村,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小山村,当地所产的大米品质优异,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化带动下,瓦仓大米品牌声名远扬,年销售额达到5000余万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了当地百姓致富。“前几天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彭县长把瓦仓大米带到了湖南卫视,品牌越来越红火,咱们老百姓也跟着沾光,在家种地也能致富了!” 当地村民看着稻田里即将收割的稻谷喜悦地说道。
近年来,立足全县米、菌、茶等农业产业布局和第三产业优势,远安县已建成多个茶叶种植生产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瓦仓大米种植基地,打造“远安黄茶”、“远安香菇”、“瓦仓米”等知名农特产品牌,不断壮大“产业党支部+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普通群众”利益链,采取吸纳入社、订单收购、代种代养、劳务用工、收益分红等方式,带动8318户群众融入产业链、吃上“产业饭”,户均增收800余元。此外,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推进农旅融合,休闲农业、养生养老、乡村度假等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已建成旅游特色村27个,特色农业园区22个、乡村庄园2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
管理民主,基层自治和谐美
“我们今天开个会,一起来讨论制定《美丽乡村战略行动方案》,大家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在旧县镇鹿苑村,村委领导班子通过召开屋场会、代表会传递乡村建设的美丽前景,描绘宏伟蓝图,转变农户思想,利用自治原则,农户自发前往做“钉子户”思想工作,截止目前,拆除土坯房68栋10000余平方米,且真正做到了“基本不花钱”的目标。
远安各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诉求、解答群众疑惑,统一群众思想,提高群众认可度;以乡贤能人为主体,成立乡村建设风貌管控协会;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依靠群众开展小切口整治,持续深入实施“清白”工程、全域景区化和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使“扫干净、码整齐、收通豁”成为常态,激励群众自觉成为美丽乡村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云上远安通讯员:张成
责编:邓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