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这个非遗传承人曾是“夜场之王”渐入故纸堆的皮影戏也曾火爆十里八乡

陈忠训和搭档在表演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付术燕 李双骏

在远安县嫘祖镇真金村,有一位地方当红明星,名叫陈忠训。过去40多年来,他靠着拿手的皮影戏表演收割了附近十里八乡最多的流量。

皮影戏,曾经是全国各地所常见的民间艺术,现在却将要归于故纸堆了。出生于1948年的陈忠训,曾是嫘祖附近的夜场之王,他经常怀念当年盛极一时的演艺生涯。

皮影天团领嗨山村夜生活

陈忠训从八九岁起就对皮影戏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以超级粉丝的身份拜在老艺人李文教的门下。

李文教老师白天上课,晚上演出。陈忠训就站在师父后面,模仿师父的一招一式、一板一腔。

1978年,改革春风吹过的农村,渐渐产生文娱的需求。坚持了20多年模仿秀的陈忠训,终于接过师父衣钵C位出道了。

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在没有电影、电视,甚至不通电的山村,一台皮影戏突然在乡野唱响,其影响力肯定丝毫不亚于今天的顶流肖战、王一博空降在闹市。

从那时起,陈忠训就成了嫘祖附近十里八乡的夜场之王。无论是婚丧嫁娶、祝寿乔迁,村民们都习惯请一台皮影戏来热闹几天。

一台皮影戏,主唱加伴奏,至少需要一个训练有素的三人团体组合。在那个年代,远安县也活跃着十几支皮影戏班子。县里为此组织过一场选秀比赛,陈忠训的组合获得第三名,更加巩固了他们村级天团的地位。

村民对文艺的需求还在膨胀,陈忠训的档期也排得很满。每个月,他受邀在外演出的天数有20多天。一场演出8个小时,观众常常有几百上千人。有时恰逢东家住在路边,观众聚集在路上,往往堵得水泄不通。

除了本乡本土,陈忠训的团队还受邀在周边巡回演出,在邻近的保康、南漳两县也拥有粉丝团。几天的表演下来,没有麦克风全靠一副肉嗓;没有彩排,且曲目不能重复。他们的组合堪称偶像派加实力派。

陈忠训的演艺高光时刻持续了整整10年,概算下来,他获得的总票房在100万人次以上。但他并没有获得相应的片酬,早期每场演出的出场费只与农村包工价差不多。后来县文化站还规定,县内演出每场限18元,县外演出每场限24元。

皮影戏表演渐成怀旧形式

现在的陈忠训团队,和其他的一些过气明星一样,主要靠回忆消磨时光。

陈忠训的家是一栋两层的山村楼房,在二楼的一间小房里,还留存着一台皮影戏的全套装备。

陈忠训和团队的女主唱李长祝、乐手杨佑权一起表演了一段《包公赔情》,在这间狭窄的房间里,他们以极富感染力的唱腔,让几名专程来访的观众深受震撼。但相比当年乡野广阔的舞台,人们也不禁感慨,这曾经圈粉无数的节目,现在却窝身于越来越窄的空间。

在幕布的后方,挂着70多件皮影人物,这些都是陈忠训亲手用牛皮雕制的。这也是陈忠训的独特之处,他从制作皮影、创作剧本到操作念唱,是这门传统艺术少有的集大成者。

有的人曾认为皮影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艺术,但当他们亲眼看到造型各异、色泽饱满的皮影时,都会为自己的失敬而致歉。那些历经岁月磨砺的人物角色,似乎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起来。

陈忠训团队仍会接到零星的演出邀请,一些景区和民俗展会,请他们去表演供游人怀旧。陈忠训没有大牌脾气,他乐此不疲地将皮影推荐给新的观众。

2016年,陈忠训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陈忠训在镇上的一所学校里收了10多名弟子,他希望孩子们能知道,他们的祖辈曾经历过怎样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