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如一日,他满腔热血传承远安花鼓戏,苦练内功、勤修技艺,从戏曲“小白”成长为“台柱子”,先后在20多部花鼓戏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获得湖北省“楚天群星”奖等众多荣誉,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就是远安县花鼓剧团团长徐华强。今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的故事!
咫尺地苦练内功修技艺
受父辈影响,徐华强自幼热爱戏曲,对远安本土花鼓戏更是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感。他说自己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看戏,他犹记得有一出戏叫《十五贯》,看到演员们在台上能说会唱,又能翻又能打,博得台下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当时他就想,要是长大了能从事这个职业,那该多好啊!机会终于来了,1987年, 初中毕业的徐华强,刚好碰上剧团里招收花鼓戏的委培生,他毫不犹豫报考了荆州地区文化艺术学校,开始了戏剧表演学习生涯。
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1991年,从荆州地区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后的徐华强如愿进入远安县花鼓剧团工作。刚接触远安花鼓戏,徐华强激动又忐忑,他觉得仅靠在学校学习的表演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学习花鼓戏,他先后拜师杨兴桂、张远芬、杨红玉等多位花鼓戏名师前辈,认认真真地提升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华强逐渐掌握了远安花鼓戏四大声腔陶腔、汉腔、南腔和四平,表演技艺也更加成熟,先后在远安花鼓戏《刘崇景打妻》、《过关》、《王瞎子闹店》、《嫘祖与黄帝》、《山里哥 山里妹》等20多部花鼓戏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先后获得湖北省“楚天群星”奖、湖北省地方戏曲演员大赛二等级、宜昌市专业剧团汇演一等奖等众多荣誉,2012年徐华强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徐华强说,自己最难忘的是2011年参加湖北省地方戏曲演员比赛,当时的他已经四十多岁了,面对全省众多院团的优秀演员,而且都比自己年轻,他感觉压力很大。但是,作为一个老将,他觉得既然来了,就不能输掉志气,干就完了。最终,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表演,徐华强征服了观众和评委,获得了演员比赛个人的二等奖,也填补了剧团获奖的空白,从此,他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远安花鼓戏的信心。
三十载文化传承桃李芬芳
2019年,徐华强开始担任花鼓剧团团长。他明白,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做一名好演员,更要带领着团队将远安县花鼓戏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徐华强亲力亲为辅导培育新一代学员,从学员们表演的每句唱腔,再到每个眼神、每个动作,徐华强都要求他们做到极致,把最好的表演带给观众。
“徐团长对于我们来说,亦师亦友,在表演上面,他对我们的要求十分苛刻,要求我们做到极致。在生活中,他却像一个父亲,无私地帮助我们,对我们十分照顾。”团员易明灏这样说道。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员们成长迅速,演出水平大幅提升,花鼓戏在全省、全市举办的大型演出活动和赛事中频频亮相。
方寸台文化惠民话“真理”
每年的送戏下乡,是远安广大乡村群众最为期盼的活动。从业三十余载,徐华强始终牢记文化惠民使命,带领剧团送戏下乡达2500多场,足迹踏遍远安的山山水水,将“精神食粮”送到百姓的家门口,送到百姓的心尖儿上,成为了深受群众喜爱的“百姓名角儿”。
同时,作为市级百姓宣讲员,他将党的理论政策、身边好人好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经验典型充分融入到节目里,创新编排花鼓戏、小品等多部文艺宣讲作品。2018年以来深入村、社区等开展宣讲1000余场次,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用“小节目”传递正能量。
徐华强说:“远安花鼓戏是远安的一张文化名片,我们在做好传承工作的同时,还要创新发展,多排练一些寓教于乐、老百姓喜爱的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
在疫情期间,徐华强创新宣讲形式,积极探索“互联网+百姓宣讲”线上宣讲新模式,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方式开展网络宣讲50余场次,进一步创新了百姓宣讲和文化惠民活动形式,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今年11月,徐华强被授予“宜昌楷模”荣誉称号。
云上远安记者:郑超、伍玉华
责编:史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