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福寿螺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具有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有2对触角,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壳高7厘米,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
福寿螺的危害
福寿螺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又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可迅速扩散蔓延,现已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目前已经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入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
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
福寿螺粗粗一看,似乎和田螺有些相似,因此不明真相的市民有时会误把福寿螺当做田螺捕捉食用,然而,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寄主,误食未加工熟透的福寿螺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下面就跟随小编来了解下两者之间的差别。
第一,大小不同
福寿螺个头大,田螺较小。田螺一般长到1-1.5CM左右,而福寿螺可长到核桃大小甚至鸡蛋大小。
第二,颜色不同
福寿螺和田螺的外壳颜色不同,福寿螺外壳呈淡橄榄绿色或黄褐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第三,椎尾不同
福寿螺椎尾平而短促,螺口大;田螺的椎尾长而尖,螺口小。
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
①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要在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采用药物进行防治。
②阻断传播。在重发生区的下游片区,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
③人工捕杀。在春季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卵块,带离稻田喂养鸭子或将卵块压碎。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早晨和下午人工拾螺。人工摘除卵块和结合农时捡拾成螺。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采取人工拾螺,也可控制为害。
④人工诱杀。稻田淹水后,在稻田中插30 ~100厘米高竹片(木条、 油菜秸秆),引诱福寿螺在竹片(木条、秸秆)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数量以每亩30 ~ 80根竹片(木条、秸秆)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方便卵块摘除。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采取养鸭食螺。放鸭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 ~ 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每天早晨和下午五六点钟各放养一次鸭群(每亩15~ 30只)到稻田和水渠中啄食幼螺,降低螺的数量,减少危害。
3、化学防治
①防治指标:水稻苗田期1 ~ 2头/平方米,田边卵块1个/平方米,分蘖期3~ 4头/平方米,卵块1 ~2块/平方米。
②防治药剂:10%蜗狙颗粒剂,6%密达杀螺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等。
③施药时期:两次施药:1、秧田水稻2叶1心期施药。2、移栽时施药。如螺害严重隔10天再施药1次。
④施药方法:10%蜗狙颗粒剂每亩用量为400 ~500克左右,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 ~ 10kg撒施。6%密达杀螺颗粒剂每亩用量为400~ 550克左右,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10kg撒施。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每亩用60克兑水20公斤喷雾。
4、注意事项
施药时田间水层1 ~ 3厘米,保水7天。施药后24小时以内下大雨就需要补施1次。杀螺剂对鱼类有毒,施药后7天不可将田水排入鱼塘,也禁止放养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