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小评】【地评线】东湖评论:发扬“工匠精神”,争做行业“状元”

相约春天里,阔步新征程。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再次让世界见证了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中国,有太多“春天的故事”值得续写。在两会期间,有一位“泥瓦匠”出生的“95后”小伙备受关注,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其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工匠培育机制、发扬工匠精神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建议》让“工匠精神”、质量强国等话题引发公众热议。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出生在湖南新化农村的邹彬16岁便跟着父母到建筑工地打工,搅砂浆、搬砖头、砌墙,苦活脏活从来不挑。也许,他从来没有梦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从“泥瓦匠”成长为“大国工匠”,从小山村走进人民大会堂,这一切的成就都源于他精益求精、追究极致的“工匠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初到工地砌墙时,邹彬常被工友们笑“傻气”,因为墙砌得越多,工钱也就越多,但邹彬只要砌得不美观就反复推倒重砌,“工匠精神”悄然在他心里生根萌芽。从一名普通砌筑工到单位砌筑技能大赛青年组冠军,从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比赛优胜奖到成为当时湖南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邹彬始终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生活中,把自己的职业当作终身事业刻苦钻研、拼搏奉献,终成“大国工匠”。

教育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杨伟民指出当前就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制造业普遍缺少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则是青年的失业率高。与此同时,全国人大代表、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宁愿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也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如何解决好这10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正确的择业观和工匠心显得尤为重要。邹彬的经历和成就是最有力的例证。很多时候不是就不了业,而是对一些行业“挑三拣四”,对自己的职业缺乏信心,对工作缺少钻研的拼劲和韧劲,坐不住“冷板凳”,“这山望着那山高”。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榜样4》人物李萌退伍后选择成为北京东城区环卫十所“三八”女子抽粪班的一员,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坚定执着,无怨无悔地为环卫事业奉献着青春年华。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哪一种职业高人一等,也没有哪一份工作不值得尊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各行各业特别是基层一线的追梦人和奋斗者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拼搏奉献,勇当开拓者、奠基人。值得高兴的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0%,较上一届提高了2.28个百分点。以邹彬为代表的一线力量和声音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每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付诸热爱和耐心,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事,勇于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精尖技术装备等诸多领域持续面临着技术封锁、“卡脖子”制约等难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光荣使命,要主动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工作的激情,努力争做行业“状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这是一个人人皆可发光、行行都能出彩的时代,这是一个处处充满活力、未来无限美好的时代。愿我们不为繁华易匠心,不为清苦失热爱,始终坚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奋力谱写敬业报国的时代乐章。

来源:东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