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未成年人成长广播节目】尊师教育篇1——《何为老师》

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那么,“老师”这个称呼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古代有教师节吗?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揭晓。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其实,除了“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比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

古代的大小节日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教师节”。其实在中国古代,在特定的节令,或者一学年开始或结束、或者学塾开办或关闭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向塾师送银钱或礼物,这被称之为“节仪”。因为节仪是用来表示对塾师礼敬的,所以也被称之为“节敬”。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求学路上,尊师是最难的,却也是最重要的——所谓“为学莫重于尊师”。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身居何位,都应时刻谨记老师教悔,恪守本心,勿忘师恩,这便是对老师最大的尊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