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12日,“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第六届莫干山会议”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办。来自全国“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议题,分享经验、凝聚智慧、共谋发展。这正是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纾困解难的具体行动,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亦是为广袤的农村提供科技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当前,我国正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依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解决好农民的现实需求,也能加速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从而实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伴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62.4%。很多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进入农民视野。比如,设施农业、立体栽培等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农业机械化等技术的应用,让农民种田越来越轻松高效。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也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信心、也有能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
要实现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把握科技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旋律,锚定科技振兴的关键是人才的振兴。人才永远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构建吸引人才回流的机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努力的方向。诚如《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所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吸引本地在外优秀人才回流,建立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利用“乡情牌、乡愁牌”吸引在外人才回报家乡,是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的有力措施,有利于更好地挖掘本土资源,发挥本土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这也给乡村吸才引才政策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
其实,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渐渐成为大有可为的人才舞台。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呼吁广大农业科技人才,用他们的专业技术、奉献精神,在与农民面对面、手把手、心贴心地交流过程中传授技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千万家。这样乡村振兴的目标必定能实现、也一定会实现。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派出了近百万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精准服务,为重要农产品减损失、提单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满足了新农人的新需要,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住了农业基本盘。
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农业现代化的内在活力,赋能乡村振兴提档升级,既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中共远安县委宣传部 祝新运
来源:三峡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