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今年来,旧县镇积极践行“五共”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将民声民意作为工作的“风向标”,让群众在大事小事中“唱主角”,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1500米变150米 “桥”见缔造力量
“在管理卫生方面,我想牵个头,我来承担这一方面,把这个卫生搞好。”“我呢,就负责浇水,有垃圾我就帮着捡一下。”近日,在旧县镇徐家庄村,一场热闹的屋场会正在进行中,来自该镇徐家庄村和观西村的20余名村民正围绕新修的“便民桥”如何共管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徐家庄和观西两村为临河村落,田搭界、地相连。原先两村沿河的30多户村民们到河对岸务农、串门、接送学生都需要绕行1500多米的路程,村民们往往需要步行半个多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当地还有婚车“不走回头路”的习俗,遇上婚嫁时,很多家庭也为此感到不便。因此,新增一座便捷的“便民桥”成为了今年两地村民们呼声最高的需求。
在了解到群众的迫切需求后,镇村两级迅速启动相关工作,以“政府投资、施工方修建、村民参与”的三方联动模式推进“便民桥”的修建。修建过程中,共有30余户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参与铺草坪、清垃圾、拆违建。 徐家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徐拥军介绍:“我们这边浆砌用的石头是村民在附近河里捡来的,为修桥节省了几万元的成本。有的村民还主动让出自己的菜园地,移栽他们的果树,拆他们的猪圈、牛圈,非常配合。”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目前,这条“便民桥”已完成路面硬化,2000平米的休闲广场和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中。“便民桥”的修建,让居民出行到对岸的最短距离缩减至150米,当地群众同党员干部的心也更近了。大家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高涨,共同缔造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
徐家庄村民刘韶莲高兴地说:“没修这个桥之前,我们接送学生、去田里去都要绕一大圈,涨水了都要穿胶鞋、打赤脚,现在改造好了我们接学生就只要几分钟了,给群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自开展共同缔造以来,旧县镇各村居通过“屋场会”“夜话鹿苑”“共商龙泉”等共谋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干的”与“老百姓盼的”紧密相连,达到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良性循环。
旧县镇政府干部王杰感慨道:“之前是村干部干,老百姓在旁边看,现在是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商量着办,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抱团取暖” 发挥“1+1>2”的联建实效
在距离“便民桥”8公里以外的旧县镇董家村,一排腊肉熏制房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进入腊月后,熏腊肉几乎已成为当地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忙年活动,但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董家村党支部书记李燕感叹道:“每年接近年关,安全防火是最头疼的事情,以前常有村民熏制腊肉的时候引起失火的案例,但是又不能限制老百姓熏制,因为这个毕竟是农村的一个传统。”
如何既能满足辖区内百姓需求,又能同时带动产业发展、减少安全隐患?当地村干部在充分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后,将建设统一规范管理的腊肉熏制房列入了为民办实事的清单。说干就干!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参与腊肉熏制房的建设。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12月中旬完工。项目建成后,村民们还将参与熏制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使用安全规范。
2023年,旧县镇鹿溪流域的石桥坪村、北沟村、龙泉村、董家村、鹿苑村共同成立了联村党委,制定了“产在山上、制在工坊、销在平台”的产业发展思路,由各村书记通过直播带货打开销售渠道,腊肉熏制房就是联村共建的代表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设,除了能够有效保障当地群众年前熏制腊肉的需求,还能够有效带动旧县镇鹿溪流域各村的共同发展。
李燕介绍道:“腊肉熏干房投入使用之后,预计将带动北沟村、龙泉村、石桥村等山区片村约5000头生猪的腊肉熏制,产业规模可以达到500万元左右。依托鹿苑村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还将带动北沟村的竹产业、龙泉村的茶产业以及董家村的特色水果等产业发展,发挥 ‘1+1>2’的联建实效,实现资源互补、平台共享。”
通过找准“联”的共同点,旧县镇正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同时,鹿溪流域联村党委正深入挖掘老鹿苑寺历史文化,就老鹿苑寺资产盘活用好开展集中商讨,力争通过文旅融合、农旅融合进一步带动联村共建片区经济发展。旧县镇党委书记王龙表示:“下一步,旧县镇将继续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按照“连点成片、片区示范、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凝聚“共同缔造”的合力,更好发动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联村共建、五大专项行动、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实践中来,全面形成“党建引领、政府指导、村委带动、村民共建”的良好共治格局,让群众实实在在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人。”
记者:王倩 通讯员:孟艳、王杰
编辑:刘世卫
审核:王华
终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