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小评】【网络中国节·春节】东湖评论:乡村“年味”足 “烟火气”里迎新春

锣鼓喧天,歌舞飞扬,近日,远安县嫘祖镇的四场“村晚”活动陆续热闹上演。由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歌舞、小品、情景剧轮番上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传统的民间艺术,又有现代的时尚元素。这场充满年味、乡土味的文化盛宴,用文艺“点亮”了乡村新貌,用文化“赋能”了乡村振兴,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传承,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和根脉,就在广大的乡村。农村的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支撑,此次嫘祖镇“村晚”活动的举办,不仅带来了热闹,更展现了乡村文化新气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思路和动能。

让当地群众“动”起来,为乡村振兴“添力量”。舞台上演出的是身边的群众,舞台下热闹的是邻里乡亲,整个过程,群众唱起来、动起来、跳起来,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受益者,村民自办、自编、自导、自演,把好日子唱成歌、绘成画;把当地好人好事、好家风好家训、好风光、好民俗融入到表演中,用自己的舞台表演自己喜爱的节目,让“村晚”从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释放出浓浓的“年味”“农味”和“文化味”。

以“村晚”为纽带,唤醒乡村文化故土情。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乡村,发源于山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国人的故园家国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物质表征,“记得住乡愁”则为内在文化与精神诉求。让乡愁落地生根,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村晚无疑是最好的载体、最接地气的舞台。以当地文化特色为创作基础,以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为情感纽带,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回村过年有新期待,促使其回到家乡,成为乡土文化的记录者与“接棒人”,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文化传承注入源头活水。

以文化利民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志之一,也是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村晚”魅力的持续绽放,离不开日益丰富的基层精神文化阵地建设,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更离不开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兴旺。在“村晚”活动中,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农特产品展销、特色美食体验、岗位招聘服务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四方宾客,也带来了丰厚的“村晚红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春节,让升腾的“烟火气”与洋溢的“幸福味”交相辉映,我们期待更多的“村晚”出现,让这扇窗口更好反映农民精神新风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来源:东湖评论

作者:尹芯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