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此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只有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筑牢安全防线,保障高质量发展。
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要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结合本地区灾害风险特点,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安全知识普及培训,深入乡镇、村居、企业、学校、家庭,开展应急演练、发放宣传册,举办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知识讲座,举行自然灾害、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上网安全、水电安全等主题活动,不断提高普通群众的灾害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绷紧安全警戒线。
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要加强基层监控预警制度。明确各级工作职责,细化风险监控和预警措施,持续开展基层风险隐患排查,密切监视自然灾害、地质灾害、交通安全等隐患灾情,通过互联网、应急广播等形式及时发布预警,做好风险信息上报,加强偏远山区的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努力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要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主管部门应加强基层预案指导,针对本地区易发灾害,科学编制预案内容,强化抢险救灾措施,切实提高预案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常态化组织群众开展应急疏散和紧急避险演练,不断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志愿者成立应急救援队伍,鼓励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推动群众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防灾减灾没有旁观者,都是责任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推动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社会环境,筑牢防灾减灾的坚固防线,为护航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作者:曲雪佳
来源:东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