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叶飘香,又是一年龙舟竞渡。今年宜昌将首推“国潮端午”,以文化为媒,探寻一条“国潮端午”走向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充分彰显了屈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浪漫情怀。
端午,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这一传统节日的共庆,源自屈原文化厚重历史涵养、源自文化伟力激荡。端午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家国情怀,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思想,是“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清正廉洁,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探索精神。这些深刻的精神底蕴、多彩的文化意向、深远的历史影响,无不在历史奔流不息的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国潮端午”出新,要坚守根基转化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屈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宜昌这片精神“沃土”,需要创造性转发和创新性发展,使得屈原文化思想内涵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屈原写下《怀沙》抱石投江而死,数千年后,我们后人将屈原文化伴随粽子、龙舟走向世界。记忆往复,屈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符号,提供了我们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传颂方式,以文化活动、文化讲坛、文化产品为载体,从历史话剧、江边游园、龙舟竞赛等大型活动,到盲盒手办、艾叶香囊等文创产品,屈原文化在端午中变得更产业化、生活化、大众化。通过形式多样化的活动传播弘扬屈原文化,让“国潮端午”更加浪漫与空灵,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亦不丢失文化本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们可接受的方式焕发生机活力。
“国潮端午”出圈,要秉持多元包容互鉴。端午节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主题的文化。传统端午,开始走向多元色彩,亦更加包容互鉴。将端午假期短期活动变为“曲水流觞”。要持续推动“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推动屈原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打造标志地标、用好文化广场、开发文化IP,以诗、书、舞、乐升华文化主题,打造“国潮端午”,彻底将屈原文化融入宜昌城市名片,提升宜昌辨识度,将端午庆祝变为常态化文化活动,引领屈原文化发展风尚。这些端午节的每一个元素无不让人感到文化厚重的积淀与传承。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亦是所有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的情感纽带。
“国潮端午”出海,要坚定屈原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需要以传承和弘扬屈原文化为契机,坚定屈原文化自信,赓续屈原文化的爱国与浪漫情怀,让屈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熠熠生辉。仰望苍穹发出《天问》,汨罗江畔《九歌》不绝。读屈原故事、忆屈原文化,更要坚定屈原文化自信,推动屈原文化创新性发展。宜昌,作为屈子故里,在传承和发扬屈原文化中更具先天优势、更需义不容辞,要脚踏这坚实的文化沃土,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拓展文旅融合,推动时代与地域的交融,“潮扮”传统文化,让端午变得味更浓更醇更香,将屈原文化带到世界面前,在世界面前讲好屈原文化故事,为打造世界级宜昌注入文化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咏《橘颂》新篇,探“求索”新路,让屈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绽放得更加夺目光彩。
作者:远安县花林寺镇人民政府 王杨
来源:三峡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