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作奉献 奋发有为当先锋】汪宗金:立“果蔬”为业 铺就绿色致富路

远安融媒讯(记者 方李玮 姚星宇 何磊  通讯员 郑超)花林寺镇罗家院村平均海拔900多米,是一个高山村,当地的高山蔬菜十分鲜甜,脆李香甜可口。近年来,村党支部书记汪宗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干部主心骨的作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带领全村积极发展果蔬等特色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产业支撑、和谐发展的绿色致富路。

初冬时节,在花林寺镇罗家院村“青青家庭种植农场”,一座座温室大棚正孕育着新的生机。一垄垄高山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除草管护,等待一个好收成。农场负责人李元权介绍:“我们流转的土地大概是八十亩,我们种植蔬菜的品种有西红柿、茄子、辣椒、四季豆等十来个品种,产量大概有四十万斤左右。”

因为海拔较高,罗家院村得益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地理优势,高山蔬菜种植一直是这里的传统产业,但由于交通不便、销路不畅、种植粗放,好菜却卖不出好价。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汪宗金经过走访研究,决定由支部牵头,整合资源,以“党建领航,蔬菜之乡”为抓手,深入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进市场主体成立远安县罗家院高山反季蔬菜专业合作社,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市场营销。如今,全村共有34户村民入社,蔬菜产量、品质持续提升,罗家院村由原来的“蔬菜大村”成为今天的“蔬菜强村”。三组村民杨启芬说:“以前收入来源就是种点田,有八九多亩,现在跟他们打份工,种蔬菜,我们自己也可以搞药草、搞水果,还可以卖一部分收入,跟着他们干收入很提高了。”

品质上佳的蔬菜如何走出大山?2018年,百里荒景区把罗家院村、龙凤村等4个高山村纳入连片规划区,打造了2000多亩的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在村“两委”的积极对接联络下,罗家院村的高山蔬菜可直供景区。书记汪宗金介绍:“我们销路主要是针对宜昌的百里荒,康养小镇,高端酒店,包括我们远安的市场,都有进驻,还有部分在宜昌和沙市,现在销售也不成问题,我们高峰期每天大概五个车。”

“蔬”山有路“旅”为径。在做优景区“菜篮子”的同时,罗家院村还在农旅融合上做文章,推出开心农场、生态采摘、自助厨房等旅游体验项目,鼓励村民建设农家乐、家庭旅馆、乡村民宿等,让游客在高山田园消夏避暑、采摘烹饪,享受悠闲的田园生活。

宜昌百里荒农业公司罗家院高山蔬菜合作社负责人秦兵介绍:“我们2018年百里荒接手之后,我们就走农旅融合的路线,然后我们目前这七十亩地,现在就是做采摘、自主灶台,我们养的有土鸡子,游客来了可以抓鸡、摘菜、自己在这里做,旅游旺季的时候每天大概是在一两百人左右,整个旅游旺季下来的话大概三四十万块钱。”

高山蔬菜种植火了集体经济,富了村民腰包,通过蔬菜外销、田间采摘,全村326亩高山蔬菜,年产约35万公斤,亩均年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可为集体经济创收近5万元,为村民创收160余万元,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有了“菜园子”,还要有“果园子”。汪宗金经过考察,决定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瓜果种植。2023年,罗家院村引进远安县花林寺镇瑞晨水果种植中心,打造600亩的优质水果清泉蜜脆李种植基地与920亩的蜜本南瓜种植区,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工日,直接带动了本村及邻村32户家庭实现年户均增收10000余元。

做实“新基建”基础配套“加速跑”。在镇政府领导下,罗家院村还积极申报湖北省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村项目,用于建设1000平方米果蔬贮存冷藏库,并配套分级分拣设备,有效推动本村主导产业,打响罗家院村农产品品牌。汪宗金介绍:“我们把它利用起来以后,可以储存八十万斤果蔬,这样可以推迟我们的上市时间,可以进行保鲜、错峰上季,也可以给村集体增加一定的收入,目前还在建设当中,今年如果天气允许的话,我们在十二月三十日必须要完工,明年春天就会进行使用。”

农业产业兴,村民日子火。如今,在汪宗金的带领下,罗家院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从1.54万元增加到了1.67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到了24万元。汪宗金表示:“下一步整个产业,我们还是围绕党建引领,通过村两委班子全力协作,巩固蔬菜(产业),适当扩展我们的水果种植面积,继续服务我们的市场主体,对上争取资金,加大建设力度,还要带动老百姓,不光要把果蔬种好,还要发展林下经济,我们想利用林下政策,打造好我们三百亩的林下经济。”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