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融媒讯(通讯员 徐泽超)1月的远安朔风凛冽、草叶衰黄,但茅坪场镇老观村的香菇棚里,却是生机盎然,温暖如春。菇农老张正仔细查看着香菇的生长情况。黑黝黝的菌袋整齐地摆放在铁架上,一朵朵香菇攒足了劲儿冲出薄膜,挤挤挨挨,探头探脑。活力十足的样子让老张笑开了花。
“我以前种香菇都是凭经验,产量品质没个定数,好一年歹一年,赚不到什么钱。这几年有了很大改善,是多亏了我们县里的高素质农民香菇种植培训班。有专家教方法,还有技术员上门辅导。我的规模也从2万袋扩到10万袋了,品质上去了,钱就赚到了!”老张说完就又忙着进棚采香菇去了。
近年来,远安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振兴网红人才培育工程、“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建设、企业家培育等项目推进本土人才培育,服务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工作,以人才成长助力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远安“焦海涛食用菌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香菇专家焦海涛表示:“这两年,我们不仅在香菇标准化种植技术和菌种改良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还积极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为菇农提供培训指导和技术服务,推广新技术、新菌种、新设备,助力菇农增产增收。”
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远安培育种养殖技术人才600余人,推动香菇标准化种植、化肥减量“三新”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全面应用、推广新品种63个、更新农机设备1500余台,促进县内发展香菇6500万袋、茶园5万余亩,水果6万余亩。
随着产量的提升,产品销路让村民愁了起来。2022年4月,远安紧抓直播电商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网红人才培育工程,聚集要素培育孵化直播电商人才,助推农副产品线上销售。
“家人朋友们,我们不仅有鲜香菇、干香菇,还有香菇脆小零食,现在下单,优惠多多!”主播向桂荣正对着镜头忙碌着,通过直播把家乡的香菇卖向全国。
自乡村振兴网红人才培育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分层分级培训、邀请行业大咖现场指导、组织系列直播活动、成立“乡村振兴网红人才服务团”等措施,远安1400余人掌握直播带货技能,越来越多的人驶入直播带货新赛道。如今,不管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屋旁,你都能看到直播拍摄的场景。2024年,全县网络销售额突破至9.25亿元,其中农副产品超1.8亿元。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大事,也是引才聚人的关键事。远安深入推进“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建设,以工作室为载体培育教育、医疗人才,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回应群众呼声。
“我们工作室不仅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今年还牵头组织了思政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我也参加了比赛,还获得了奖金呢!”李老师对名师工作室绩效考评组的同志这样说道。
远安现已创建25个县级“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带动教育、医疗、文化、技艺技能等领域共计200余人成长。在保障经费、场地、物资的基础上,县委人才办进一步强化绩效考评,推动工作室强化人才培育、课题研究和技术推广。
据悉,2024年,各工作室累计开展100余场培训,推动37个课题研究,推广33项新技术,绩效考评后兑付建设经费56万元,多位工作室成员获得表彰,其中双路小学刘继芬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县域经济强关键在于民营经济强。远安民营经济GDP占比高,对财税贡献大,民营经济牵动着远安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但随着老一辈企业家年龄增大,企二代如何顺利接班既是企业发展问题也是远安经济发展问题。
为此,远安紧盯县内重点企业负责人、新生代企业家及青年企业高管和高层次人才群体,开展企业家培育“起凤计划”,帮助企业家开拓眼界、提升素能,助力新老企业家顺利交接,企业健康发展。
“我已经连续两年参加了县里的企业家培训,每次培训的课程都选到了我心坎上。”湖北瓦仓谷香公司副总汪洪波说道。
县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组织培训前会听取企业家建议,根据他们需要安排课程和参观企业,同时我们还积极与相关单位合作,带领企业家参与行业论坛、展会,在长见识的同时也促进订单成交。”
据悉,今年远安30名企业家走进中山大学,聆听中山大学刘娥平、欧小威等专家翘楚现场授课,与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立白集团等企业现场交流,感受一线城市最前沿的管理、发展理念。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产业发展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全力提升远安人才吸引力和承载力,全力书写强县富民的新答卷!”远安县委组织部负责人才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说。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