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旧县镇:“小菌伞”撬动大产业——看人大代表如何绘就羊肚菌富民新图景

远安融媒讯(通讯员 施家辉)正值早春时节,走进旧县镇徐家庄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黑色大棚内朵朵菌帽破土而出,村民们穿梭于黑色大棚间采摘首批羊肚菌。这已是该产业落地旧县镇的第二年,全镇种植规模从试验田扩展至300余亩,产生经济价值大概在1800万元。这种“菌稻轮作”的新举措是镇人大主席躬身产业振兴的缩影,展现了“代表带头、群众参与”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镇人大主席张新平为了破解土地闲置的发展难题,号召辖区内红岩村、安鹿村、旧县村、洪家村、七里村、观东村、观西村、徐家庄村、龙泉村等9个村党支部书记共同商议,形成“党建+合作社”的方式,带头种植羊肚菌,整合100余亩土地打造“菌稻轮作”示范区,实现技术、资金、市场共享。

据了解,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营养价值高,备受市场青睐,而“菌稻轮作”的种植方式是利用冬季土地闲置期种植羊肚菌,羊肚菌生长周期短,采收时节刚好与传统农忙时节错开,早春收割后又能够继续种植水稻,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普通种类的羊肚菌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亩产效果一直不佳,于是镇人大主席带领主席团四处奔波,寻找高抗低温抗病性的羊肚菌品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宜昌润生农业有限公司发现了这么一款“梦中情种”。

宜昌润生农业有限公司深耕羊肚菌产业多年,通过不断选品、改良,研发出了适宜远安本土生长的高抗低温菌种。而这一类菌种,恰好是旧县镇羊肚菌产业所缺乏的,于是镇人大主席多次找到润生农业负责人彭高祥进行沟通,通过政策扶持、专家协作等举措,为其排忧解难,最终实现了技术互通,并将其引到旧县镇共同发展。如今,旧县镇的羊肚菌产业逐步扩展到了300余亩。

从试验田里的忐忑试种,到示范区上的自信奔跑,镇人大代表以“菌”为笔,书写着“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生动注脚。当羊肚菌的清香飘散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