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三种调研方式供参考

远安融媒讯(通讯员 石诚 方李玮)近日,远安县年轻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全体学员紧紧围绕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行动,进一步提升中青年干部调查研究能力,从“远安数字化赋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路径研究”等课题方向,到相关部门和村居开展蹲点调研。通过本次调研,共发现涉及公共服务、旅游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县域经济等方面30余个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年轻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找准调查研究正确打开方式,真正做到调有所获,研有所得。

“沉浸式”调研,躬身入局,零距离触摸民生温度。“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为切实摸清群众就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员化身“体验官”,沉浸式体验县、镇、村医疗就诊办事过程。在“沉浸式”调研中,发现了不少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沉浸式”调研,解决了调研过程中身入心不入的问题,蕴含着践行群众路线、贯彻为民宗旨的大道要义。在“沉浸式”调研中,年轻干部身入基层“耳闻”、心沉一线“目睹”,能够最迅捷、最直观的获得第一手鲜活资料,既赢得了民心,又抓住了真问题,得到了真反馈。年轻干部要善用“沉浸式”调研,以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不打招呼、亲身体验。如上班高峰期坐回公交车,体验下“打车难”,乘车中多与乘客交流,多听司机诉说,在乘客的吐槽中发现问题,在司机的唠叨中找准问题,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地毯式”调研,全域扫描,穿透表象直击事物本质。当前,一些地方“苦干实干不如‘巧干’”的错误思想比较严重,为了给上级调研留下好印象,集中资源打造一些所谓“示范点”“典型村”,对外宣称趟出了“新路子”、创造了“新模式”。实则是为了掩人耳目、粉饰问题,往往难以复制推广。发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是正确调查研究的基础。“地毯式”调研,点面兼顾,既看花坛和盆景,又看后院和角落,能充分帮助年轻干部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被一地一景一事所迷惑。广大年轻干部在调研中,要坚持系统观念,不可先入为主、以局部代替整体、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要有“半杯水”心态,既要到工作开展得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地方总结经验,又到工作打不开局面、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发现问题,通过反复比较、深入交流,全面、准确了解情况,为下一步工作夯实基础。

“深水式”调研,掘井及泉,抽丝剥茧破除发展困境。为了找准致贫的深层次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访真贫、问真苦,年年去、常常去,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直接到贫困户中看,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正是在“涉深水”中,找准了原因,切断了穷根,带领全国人民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深水式”调研,不纠结于浮在表面的细枝末节问题,而执着于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准病根,浚其源泉。调研愈深入,问题愈具体,对策愈科学。年轻干部在调研中要勤于“扑下身子”“扎下猛子”,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发现问题后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研究问题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一切媒介,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内在逻辑,理清问题的线头、挖掘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