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远安:好生态留“客” 500万尾鳗鱼首养成功

远安融媒讯(记者 伍玉华 虞顺意 通讯员 施家辉)暮春时节,生机盎然。走进位于远安县旧县镇龙泉村的宜昌友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鳗鱼养殖基地,只见恒温养殖场内整齐分布着40余口水池,每个池中都安装了水车式增氧机。池内,成群结队的鳗鱼自由游弋,每条鳗鱼体长已达20厘米左右。


“我们投入的第一批500万尾鳗鱼首养成功,目前鳗鱼处于生长阶段,生长情况很好!”看着长大的鳗鱼,在池边记录鳗鱼生长情况的福建客商蔡晓威心里乐开了花。


鳗鱼被称为“水中软黄金”,养殖鳗鱼对水质和温度要求很高。2023年,蔡晓威带着团队辗转多地选址,因看中龙泉村优良的水质和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最终选择落户远安,建成了宜昌地区首家鳗鱼养殖基地,引进来自南美洲的500万尾鳗鱼进行淡水养殖。

从沿海到内陆,为保障鳗鱼健康生长,基地内安装了水能设备和热风恒温系统,并通过传感器和温控系统,自动调节水温、氧气含量等关键指标。科技的力量,让鳗鱼养殖变得高效又精准。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徐祖香高兴地说:“这里设备很先进,我在这儿搞事离家很近,一个月可以挣3000块钱!”

鳗鱼“落户”龙泉村后,共带动了50多名周边群众务工就业,给村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鳗鱼很“娇贵”,对村内的生态环境和水质要求很苛刻。为保证养殖供水质量,旧县镇统筹鹿溪流域沿线各村,组织生态志愿者,定期在鹿溪河沿岸走访巡逻、清理垃圾,杜绝养殖污水排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有了好生态和高科技加持,这批鳗鱼长势良好,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出口到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因为龙泉村养殖环境好,养殖的鳗鱼品质高,预计每斤售价可达上百元,企业年产值预计可达1.8亿元。

“通过推进矿山关停退出、开展生态修复等举措,旧县镇鹿溪河流域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鳗鱼养殖、羊肚菌种植等对环境、水质要求特别苛刻的绿色产业落户。”旧县镇党委书记王龙介绍,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让生态“高颜值”变经济“高价值”,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