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融媒讯(通讯员 陈茜)如何破解农村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对粮食生产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制约?近日,在洋坪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提出的“集体统一流转农户分散农田,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的建议在该镇九里岗村实施,为破解当下农村“谁来种地”的难题探出了新路。
眼下正值水稻插秧黄金季节,九里岗村的田野上,插秧机高效运转,一排排秧苗整整齐齐插入水田,一片生机盎然。今年这一季,九里岗村所有的水田都插上了秧苗,再也没有“抛荒地”。这一转变,源于村两委听取了人大代表建议,充分征求村民意愿,针对“老龄化”“劳力荒”的严峻形势,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策,由村集体合作社对分散的地块统一流转,实行统一种植管理。
大量的年轻人外出,留守老人种田力不从心,春耕时节存在劳力荒,已是普遍现象。镇人大代表王晓琴在走访选民时,精准捕捉到这一农村突出难题。她联合其他代表提出了“村集体流转土地发展优质稻”的建议。村两委听取人大代表的建议,积极争取县镇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全面推广机械插秧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耕种成本。
通过推行“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机械化作业”这一模式,有力支撑了九里岗村特色品牌“香水潭冷水米”的稳产增收。九里岗村的探索,是基层人大代表听民情、顺民意、汇民智的生动实践,有效破解了当下农村“谁来种地”的难题,蹚出了一条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新路,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人大智慧。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