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创业在远安 此心安处是吾乡】李金翠:巧手点活撂荒地 慧心织就富民图

远安融媒讯(记者 余泽佳 通讯员 施家辉 孟艳)在旧县镇观西村的广袤田野上,有一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在国家各项对农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依托机械化作业,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她就是本期《 就业创业在远安 此心安处是吾乡》专栏的主人公——旧县镇观西村村民李金翠。

2011年,在外务工多年的李金翠选择回到家乡远安,像许多村民一样,每天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种植油菜和水稻。闲暇时,李金翠发现,许多村民家中的青壮年大多选择了外出务工,家中只剩下老人孩子,劳动力的缺失,让不少肥沃的耕地变成了“荒田”。看着周边大片闲置的土地,李金翠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李金翠回忆道:“看到就是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荒了蛮多田吧,然后我们就觉得这个地荒了蛮可惜,我们就慢点流转过来种。2013年的时候,我们就发展到50多亩田,我们就创办了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创立之初,李金翠的家庭农场完全依靠人工种植。为了弥补自家人力的不足,李金翠挨个上门,聘请周边村民前来务工。除了流转自家土地获取收益,村民们还能在家庭农场中获得一份不菲的务工报酬。观西村四组村民袁祖慧说:“我的田流转给李金翠一亩四五分田,我还跟着他们打会儿工,每年弄个万把块钱。”

到2024年,李金翠夫妇共流转土地320亩,涉及周边村民113户,最高时曾同时雇佣2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平均每人每年增收1万余元。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种植已无法满足需求,农场急需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远安县农业部门及时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送到了李金翠家中,同时,在村委会的大力协助下,国家贴息贷款也让李金翠很快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购置了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人手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李金翠告诉记者:“田种多了的话,全部传统种植是忙不过来的,起初的时候资金短缺靠人力堆,后来田面积慢慢扩大了,通过政府帮扶、贴息贷款我们就置买的一套设备农业机械。”

为让李金翠的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县农业部门和观西村村两委一直关注着农场的发展,在农业技术培训、优良稻米品种选育等各方面给予帮助。旧县镇观西村村委委员刘成表示:“我们村对李金翠这类种植大户十分重视。对政策扶持、技能培训,我们也会为他们积极向上争取,我们希望这类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发展的越来越好。”

李金翠告诉记者,农村、农业大有可为,返乡创业这条路走对了!今后,她将继续扎根农村,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深耕,带领周边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路,书写水稻种植产业新篇章。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