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心灵树洞”倾听青春心声 远安56名志愿者化身知音守护成长

远安融媒讯(记者 方李玮   通讯员 徐晓莉)在学业压力与青春困惑交织的成长路上,如何为青少年搭建安全的情感出口?今年5月,远安县探索启动“侧耳‘青’听”青少年情绪疏导计划,通过实体信箱和“知音学长学姐”手写回信的方式,为1200余名初中生构筑心灵港湾。

团县委青年干部何文雯介绍:“这个印着‘青听心语 向阳而生’的绿色信箱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作‘心灵树洞’。自6月12日首批6个信箱落地3所初中以来,短短4天就收到了38封倾诉信。目前这些信件已由其对接的知音学长学姐完成匿名回信,并由各校团支部书记分发至学生手中。”

何文雯告诉记者,来信中60%涉及学业压力,30%是人际关系困惑,还有10%关于自我认知,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最真实的内心写照。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县青少年成长需求,护航青少年成长,共青团远安县委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委政法委、县妇联、县教育局等多部门,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侧耳‘青’听”青少年情绪疏导计划,项目以全县3所初中28个初一班级为试点,覆盖全县1200余名学生,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困惑,创新设立“心灵树洞”实体信箱。信箱以书信投递、匿名手写正面回复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零负担”倾诉空间,帮助其释放情绪、寻求支持。

据悉,该计划共聘请县内56名青年志愿者担任知音学长(学姐),采取“2人结对1班级”模式,以10天为一周期,定期收取信件并匿名回复。何文雯介绍,他们在全县3所初中28个初一班级教室后张贴了《学长学姐的一封信》,并设计了专用“心灵树洞”信箱和信封,蓝色信封由学长拆阅,粉色信封由学姐拆阅,现在这些信封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倾诉的秘密基地。

在这群温暖的“知音学长学姐”中,来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青年干部闫正伟就是其中一员。作为首批志愿者,他和搭档共同负责对接一个初一班级的信件回复工作。当第一批信件送达他们手中时,看到那些叠得整整齐齐、或者带着点涂鸦的信纸,闫正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知音学长闫正伟介绍:“有的孩子写学习压力大,担心考不好让父母失望;有的倾诉和朋友闹别扭的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和好;还有的写对未来有点迷茫,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所以回信时我尽量想象自己就是他们的朋友,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信里的情绪。其实我们规划工作,讲究的就是长远眼光和脚踏实地。回信的时候,我也想把这种理念传递给他们。我告诉他们,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未来有无限可能。看到他们愿意把这种心事放进‘树洞’,这份勇气本身就值得一个大大的赞!”

这样的回信里,没有说教,只有“大哥哥”“大姐姐”般的分享,首批回信中还不乏用彩笔画的笑脸、贴在信末的励志贴纸等暖心细节。

为了让这些回信真正走进孩子心里,团县委还牵头组织开展了“侧耳‘青’听”青少年情绪疏导计划知音学长(学姐)培训会,邀请3名资深讲师对全县56名知音学长(学姐)进行集中培训,内容涵盖心理特征分析、危机干预流程等实用技能。并现场组织56名志愿者签下《志愿服务承诺书》,确保服务规范化、专业化。

何文雯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构建‘倾听-反馈-跟踪’闭环机制,每学期结对到班级开展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主题班会,通过情景剧、户外活动、手工制作等形式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同时联合相关部门根据志愿者掌握情况,实时开展风险研判,对于可能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介入、早处置,全力保障我县初一年级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信箱设立到回信分发,短短半个月时间,背后是多部门协同联动与资源整合。截至目前,第二批信件收集工作已经启动,我们也期待这些“树洞”能成为更多孩子成长路上的暖心陪伴。在远安,青春的烦恼从不是孤岛,总有人侧耳倾听,陪你向阳而生。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