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走进远安县洋坪镇种得好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浓郁药香萦绕,成堆白蔹摆放整齐,工人们正熟练地分拣整理。“李老板讲诚信、靠得住,只要他招呼,我们随叫随到!”周边村民们纷纷称赞道。
村民口中的“李老板”,正是合作社负责人李德乾。这位41岁的创业者,虽背负债务,却始终以诚信为立身之本、经营之道,黝黑的面庞、爽朗的笑容,丝毫未显被债务压垮的颓态。
李德乾的创业之路布满荆棘。17岁高中毕业后,他凭借勤劳与智慧外出打拼,从建筑包工头到水果商贩,再到餐馆经营者,20年时间积累起百万财富。然而,对家乡的深切眷恋,促使他在2021年毅然返乡,投身食用菌产业。可因经验不足、市场行情突变,首次创业便遭遇失败。但他并未气馁,在洋坪镇政府的帮扶下,他将目光转向中药材白蔹种植。
为发展白蔹种植,李德乾流转700多亩土地,种植规模在全国市场名列前茅。但白蔹种植成本高昂,种苗价格不菲,加之建厂、租地、养护、人工等费用,让他资金压力巨大。
多年来,他将食用菌基地收益尽数投入白蔹种植,依靠贷款艰难运作。即便深陷困境,李德乾诚信经营的信念从未动摇,他仍坚持工资一月一结。周边合作社大多年底结薪以缓解资金压力、节省利息,李德乾却表示:“月结工资,是给员工的‘定心丸’,承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正是这份坚守,让他的基地在最艰难时刻,依旧有工人忙碌、机器运转。
去年冬天,冻雨突袭,附近种植基地都难以招到工人,却有50多位村民凌晨5点徒步一个多小时赶来帮他救急。这份情谊,源于李德乾平日里的以诚相待。
在与供货商合作时,即便资金紧张,李德乾也坚持现购现结,从不赊账。他说:“做生意都不容易,资金周转的难处我懂,不能把自己的困难转嫁给别人。”这份将心比心的诚信,为他赢得了多方认可与支持。
白蔹生性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虽具备耐寒耐旱的特性,却尤为惧怕水涝,因而最适宜种植于排水性能优良、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且向阳的沙质壤土之中。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为不辜负员工的信任与支持,李德乾在白蔹种植之路上倾注了全部心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他的白蔹种植基地终于迎来大丰收。60吨品质上乘的白蔹新鲜采收,一经上市便引发众多药材商竞相抢购。此次丰收,不仅让李德乾收获了200余万元的可观收益,更让他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他,早已熟练掌握白蔹从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收加工的全流程技术,曾经萦绕心头的焦虑已被成竹在胸的从容取代。
从负债累累的至暗时刻,到收获丰收的喜悦,李德乾以一诺千金的坚守,在资金链紧绷时优先保障工人薪资,在交易中宁可自担压力也要按时结清货款。这份将心比心的诚信,不仅为他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赖、村民的支持,更让濒临绝境的事业迎来转机。李德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的力量,更为当地创业者树立了诚信经营的典范。
来源: 三峡日报记者 曾雪彬 通讯员 陈茜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