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进乡村托管班 传统文化润童心

远安融媒讯(记者 张梦萌 通讯员 余可欣 温敬)“爱心托管班”是2025年湖北省十大民生项目之一。今年暑假,洋坪镇在8个村落开设开班点位,不仅为孩子们提供安全、快乐、充实的假期托管服务,着力解决乡村儿童假期“看护难”问题,还积极创新教学,引入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弘扬非遗文化。

7月17日,在洋坪镇洋坪村,暑期“爱心托管班”的学生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课程——竹编技艺体验。“把第二根蔑压在第一根蔑的上面,看到了不,就成了十字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第三根蔑压在第二根蔑的上面……”托管班教室里,远安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制作技艺)传承人郑晓红手持细竹篾,正耐心地给孩子们讲着竹编技艺。讲台下,孩子们手持篾条,认真地按照步骤进行尝试。

为了让孩童们轻松入门竹编手艺,郑晓红特地提前准备了削好的细竹篾和简易编织图样,方便孩子们在课上操作。而郑晓红给孩子们教授的课程,就是采用十字编的编织技法,制作一只竹编马。在郑晓红的细心讲解和指导下,不多时,孩子们就根据郑晓红的教程编出了自己的手工作品。

学生郝美玲开心地说:“今天在郑爷爷的课堂上,我编了一个有趣的竹马,我觉得这节课堂很有趣,我很喜欢这个竹马。”

不仅是孩童们,托管班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也加入了这场竹编课程中来。托管班志愿者饶琳说:“之前在学校没有接触过非遗竹编,今天亲手尝试了之后,顿时对这项技艺充满了敬佩,传承人真的不容易,对非遗传承人的敬意就会油然而生,这节课非常有意义。”

在托管班开设初期,大学生志愿者发现,爱心托管班教学内容大多围绕基础看护与简单知识巩固,形式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孩子兴趣,他们便将这一问题反馈给洋坪镇团委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洋坪镇团委迅速谋划创新课堂,最后决定引入本土特色文化资源。

洋坪镇团委工作人员温敬介绍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就邀请到了镇里的竹编非遗传承人郑晓红老师,想让他给孩子们讲授竹编的技巧,让孩子们的课堂更加生动一些,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触摸传统技艺的过程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竹编课程走进课堂,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非遗传承人郑晓红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拓展了非遗传承的潜在群体,让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播并传承。郑晓红说:“竹编技艺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作为传承人,我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喜欢上这门技艺,将这门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个夏天,爱心托管班的孩子们与这项非遗技艺来了次“亲密接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暑期课堂,也在学生群体中播下非遗传承的种子。温敬表示:“未来,洋坪镇暑期爱心托管班将继续探索更多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活动形式,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增添更多色彩和可能。”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