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融媒讯(记者 杨沄 通讯员 朱新宇)湖北吉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3万吨/年黄磷技术改造项目是市级“四个重大”重要产业项目之一,自2023年10月动工建设以来备受瞩目。该项目于今年7月初投产后,目前生产顺利,真正使企业生产实现了从“高耗能”到“绿色制造”的转变。
该项目占地128亩,计划投资6.2亿元。项目优化了原有2.5万吨/年旧装置工艺设备,同时新增2台黄磷电炉以及渣汽处理、污水及磷泥处理等系列装置。通过改造升级,不仅实现黄磷产能从2.5万吨/年到5.3万吨/年的提升,更显著降低了污染排放,整体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黄磷行业领先标准,真正实现“扩能”与“提质”同步推进。公司总经理屈满意介绍,该项目颠覆了传统黄磷生产模式,将自动配电、自动进料、自动配气等新技术运用到项目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使用量。
据悉,两台黄磷电炉已于今年7月投产,生产用工数量相比以前减少了50%。其中余热发电装置在满载状态下可年发电1.1亿度,能为企业减少约5000万元的用电成本。与此同时,吉星化工还通过“尾气余热发电+光伏发电+废渣循环”的模式,做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生产实现了从“高耗能”到“绿色制造”的转变。
该公司黄磷班组区域负责人谭道炎介绍:“以前电炉的产量一般在42到43吨,现在单台电炉的产量达到了50吨左右,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以前两个人管理一台电炉,非常辛苦,现在是一个人管理两台电炉而且非常轻松,只需要隔一个小时左右巡检一次。”
据了解,吉星化工磷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将在“十五五”期间陆续投产。除了已完成的黄磷技改项目外,2万吨/年数据储存元器件专用次磷酸钠扩产项目、L -草铵膦原药及制剂项目、废盐综合利用年产30万吨烧碱等项目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中。全部建成后,不仅能降低安全生产风险,还能降低每年5%的电能消耗和减少3万吨的污水排放,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在磷化工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项目还将预计新增2000余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屈满意表示:“下一步,公司将聚焦黄磷,磷化氢等产业链产品的开发,打造无废化、智能化、高端化、低碳化的产业园区。”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