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场镇: “5号见”听民意 助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远安融媒讯(记者 张梦萌 姚星宇  宁垦 通讯员 焦豆豆)今年,全市人大代表“5号见”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代表们通过走访入户,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架起了代表与群众、代表与政府部门双向沟通的桥梁,我县茅坪场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因此受益。

“现在这个香菇产量还是可以,主要是这个价格不行,行情差,种的也没什么信心了。”“希望给我们把销售的渠道增加点。”近日,在我县茅坪场镇代表联系群众“5号见”活动现场,食用菌产业人大代表小组的成员们正在代表之家,与前来反映情况的群众面对面交流。

茅坪场镇被称为“中国春栽香菇之乡”,是远安食用菌产业的主产区。近几年,随着各地香菇产业迅猛发展,市场日趋饱和,传统香菇产业单一生产经营模式正面临发展瓶颈。2022年,茅坪场镇探索成立“食用菌产业人大代表小组”,深入挖掘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痛点,小组成立以来,共收集问题40余条,形成了产业发展、安全饮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18条建议。

茅坪场镇食用菌产业小组人大代表徐爱玉说:“我觉得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经过多方调研,我们在发展袋料香菇的同时,我们还要发展珍稀菌,比如大球盖菇、羊肚菌、榆黄蘑等等。”

人大代表张平说:“我们乡镇有香菇种植基础,包括我们村内也有食用菌基地,镇里也有香菇文化村,香菇文化博物馆,我觉得可以把香菇种植和文旅产业融合起来,开展食用菌科普、研学等。”

这些意见建议被分级分类交办、转办。在人大代表们的推动下,茅坪场镇积极探索恒温养菌、智能出菇发展模式,恒温养菌车间从1个发展到13个,年产值超2000万元。珍稀菌桑黄的种植面积也达3万余亩,产值80余万元。

远安县慧丰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科章就是茅坪场镇最早一批种植珍稀菌种的菇农。如今,他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羊肚菌,已形成一定规模。“我之前两个香菇基地都种的香菇,后来为了多元化的发展,又试种了一些羊肚菌,现在羊肚菌一起13个棚,亩产可以达到800斤左右,我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再种植羊肚菌30亩左右。”

在茅坪场镇,食用菌的发展迎来了新变革。今年上半年,茅坪场镇销售香菇、灵芝、桑黄等5000余吨,产值达6000万元。

为了更加贴近群众需求,茅坪场镇食用菌产业人大代表小组进一步丰富活动形态,从入户走访、开门接访、到“局长送政策”,每月5号都有不重样的代表活动与群众见面。8月的“5号见”活动中,人大代表们耐心倾听着菇农们的诉求,并在笔记本上一一记录,这些记录的内容都将成为人大代表们下一步建议的方向。

远安县茅坪场镇人大副主席焦豆豆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人大代表小组活动,进一步畅通民意征集、办理、反馈渠道,聚民智、办实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支点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审:刘世卫

二审:蔡燕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