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大精神 聚力支点建设】探寻先辈足迹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原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将领后代赴远安寻访抗战记忆

远安融媒讯(记者 张梦萌)9月11日至12日,原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将领冯治安、张克侠、何基沣、过家芳的后代——冯强、张木、何钢、过静珺、丁志刚一行来到远安,开启抗战记忆寻访之旅,重温鄂西深山的烽火岁月。民革宜昌市委祖统工作联络部副部长张皓霆、民革宜昌市委办公室主任杜玥、远安县政协副主席周真中参加活动。

在县政协会议室,将领后代们结合家族记忆,分享了老一辈的抗战故事。鲜活的事迹、真挚的情感,令在场人员深受感动。据史料记载,1939年,侵华日军推进至荆门、当阳一线,远安县骤然成为“国防最前线”。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第77军(下辖第179师、第132师、第37师)驻防远安,与日军展开长达6年的拉锯战,成功粉碎了日军从陆路进犯四川的企图,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在国民革命军第77军军部旧址,大家一边参观,一边用手机记录先辈生活的痕迹。据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名将何基沣率国民党77军驻防远安,军部设在洋坪镇徐家棚村,承担对荆门、当阳一线的防御任务。原33集团军77军军长何基沣长孙、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保安管理支队原支队长何钢表示:“77军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抗日部队,他在中国抗战历史上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来到祖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感到非常激动,今天看到了祖父自己的司令部和战斗过的地方,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军人,也为他感到骄傲。”

在洋坪镇凤凰村,将领后代们现场参观过公德政碑,感受当年军民一心、共御外敌的历史。据了解,这块石碑是当地百姓为感激179师537团团长过家芳所立。抗战时期,过家芳驻防远安县程家榜村,帮助百姓兴修水利、开挖井泉,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原77军132师师长过家芳次女、清华大学地球空间信息原研究所所长过静珺介绍:“这个井呢,是当年我父亲在77军179师537团当团长的时候修建的这个井,一直这么多年,老百姓都在用它,给他立了这么一个碑,这个碑经历了80年了,当地老百姓保护得特别好,那上次我来的时候,当时70岁,今年我85岁了,我听他们要来远安,我说我怎么也要来,怎么也要看看这十几年远安的变化,我现在看到远安的变化非常大,建设得非常好,你看这些房子都是新的,我那时候来都没有,说明国家在发展,非常好。”

县博物馆陈列了大量抗战时期的文物和史料,通过图片、实物生动展现了远安在抗战中的历史风貌与军民的英勇抗争。将领后代们来到这里,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交流,对远安抗战历史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和平将军”张治中之孙,民革宜昌市委祖统工作联络部副部长张皓霆说:“我是‘和平将军’张治中将军的孙子,今天我来到远安博物馆,看到了抗日英雄们的事迹,我非常感动,我一定要继承老一辈的遗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到远安,我非常激动,因为我十年前来过,真是变化太大了,发展太快了,让我非常感动,我是半个湖北人,所以我对湖北这片土地非常热爱,我要为我的第二故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丰富远安抗战历史研究馆藏,将领后代们自发向我县档案馆捐赠了一批与抗战相关的珍贵资料和实物,县档案馆按规定办理了交接手续,并向英雄的后代颁发了荣誉证书。

原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将军嫡孙,北京市西城区原少年宫主任冯强表示:“我这次把一些我珍藏的我祖父的书法、题词也送捐赠给了档案馆,希望让我们的青少年了解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爱国精神,在抗日战争胜利的80周年,也是九三阅兵之后,我们来到了湖北的远安,了解到当年我们的祖辈、父辈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谱写了抗战的篇章。我们是抗战将军的后人们,我们又重走了抗战的路线,希望我们今后再进一步的收集有关我们33集团军在湖北远安战斗的经历,把一些重要的档案收集起来,让大家了解这一段不平凡的抗战历史。”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