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远安】花林寺镇:凤阳蜂蜜“统一着装”闯市场

远安融媒讯(通讯员 张浉浉 吕飚)金秋十月,花林寺镇凤阳村的蜂蜜加工车间里一片繁忙。伴随着清甜的蜜香,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蜂蜜的脱水、过滤、真空处理、灌装、封口和包装等一系列工序。这些原本由各家蜂农分散采收的蜂蜜,在这里经过标准化深加工,统一披上“山峡情”品牌新装,即将销往更广阔的市场,这也标志着凤阳蜂蜜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向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运营的关键跨越。

凤阳村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四季野花次第绽放,为中华蜜蜂提供了丰富而纯净的蜜源。养蜂,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2018年,村“两委”经过深入调研,正式将中华蜜蜂养殖确定为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全村80余户蜂农共养殖中华小蜜蜂1500笼,产出的蜂蜜还一举摘得“宜昌市首届十大好蜜”的称号。

“我今年养了110笼蜜蜂,估计能收1200斤蜜!”蜂农田家祥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25年,凤阳村迎来了蜂蜜的全面丰产,预计总产量两万斤左右。喜悦之余,销售难题也随之浮现。有蜂农坦言:“今年收了上千斤蜂蜜,要是卖不出去,明年真没信心再养了。”

蜂农的担忧,正是“丰产不增收”的产业瓶颈所在,对此,凤阳村却早有准备。早在2020年,村里就成立了“远安县花林寺镇大路垭养蜂专业合作社”,推动全村中蜂养殖走向规模化、规范化。今年以来,合作社已累计在全村收购蜂蜜8000余斤,有效缓解了蜂农的燃眉之急,带动蜂农增加收入约24万元。

产业的规模化,离不开运营的品牌化,凤阳村深谙此道。2022年,合作社成功注册“山峡情”商标,为凤阳蜂蜜赋予了独特的品牌身份。2023年,蜂蜜加工车间的建成投用,更是实现了从原始农产品到标准化商品的“质变”,实现了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为品质把控和市场开拓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收购后的蜂蜜经过标准化处理和包装,身价由每斤30元提升到50元,现已销售7000余斤,村集体增收5万元,极大提振了产业发展信心。

如今,源自深山的凤阳蜂蜜,正在借助加工升级与品牌赋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展望未来,凤阳村的“甜蜜事业”蓝图愈发清晰。村里正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以“山峡情”品牌讲好凤阳的蜜蜂故事,积极探索“蜂旅融合”的新路径,让村民的“甜蜜事业”愈发红火,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