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融媒讯( 记者 余泽佳 通讯员 杨阳 洪伊宁)10月31日,鸣凤镇汪家村今年新建成的水肥一体化温室大棚内,远安首批次羊肚菌正在这里播种,村里抢抓早播时机种下的这批羊肚菌,将在2026年1月错峰上市。
一大早,在羊肚菌大棚内,前来务工的村民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搭建好隔离的蓝幕后,村民们分工明确,有的向整齐的田垄喷洒清水湿润土地,有的取出羊肚菌菌种轻轻揉碎在提前准备好的大盆中,忙碌中满是对来年收获的殷殷期盼。
去年11月,汪家村村委会组织人员先后到武汉农科院、襄阳熊家庄村等地考察设施农业大棚项目。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取了襄阳的塑料大棚作为设施农业模板。今年8月,汪家村投资96.5万余元建设水肥一体化恒温大棚,充分利用过去村中的撂荒地,开垦出5亩试验田进行羊肚菌、草莓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目前,恒温大棚已经投入使用。在专家指导下,远安首批次羊肚菌“早播”模式也将在此完成试种。
宜昌市农科院正高级二级农艺师刘世玲介绍:“我们远安羊肚菌的早播模式的第一拨,就是我们大约在10月底、11月初就要把种播下去,然后经过45天到50天的菌丝的培养,大约在50天到60天,我们就开始进行出菇,就是我们就要抢在春节之前出菇,这样的话我们菇农的收益就会提高。”
羊肚菌“早播”种植模式将为菇农争取提前上市的黄金时机,但相对于羊肚菌传统种植模式,也在技术化和专业化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世玲介绍:“我们现在早播模式要注意问题的话,首先第一我们一定要设施栽培,要有设施。然后最主要的管控就是温度,因为我们播得早,所以说要保证我们棚内的温度一定要低于20度,或者严格的说低于18度以下,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菌丝安全地生长。”
汪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蓉介绍:“我们的设施农业大棚的话,我们采取目前应该算是比较先进的技术,里面控温的话,如果夏天温度太高,控温的话那边有我们一个湿帘器,后面有湿帘池,从那个湿帘池里面进水,然后到湿帘器,然后这边的风扇进行一个通风,里面的温度瞬间就降下来了。然后冬天如果说是温度太低的话,我们也会采取加膜的模式,外面有遮阴,里面有遮阳,然后里面再加一层内膜,基本上温度可以控制在20度左右。”
据悉,这批早播羊肚菌将在2026年1月底进行采收,预计羊肚菌和草莓等作物将给汪家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带来10万元钱的增幅,保障村集体经济迈入30万大关。据介绍,在羊肚菌采收后的“空窗期”,村里将采取轮种的模式,引入樟树岗辣椒等备受热捧的经济作物进行种植,高效利用大棚设施和土地。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