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远安·丰收季】茅坪场镇老观村秋季首茬香菇喜获丰收

远安融媒讯( 记者 王亚男  通讯员 杨丹)秋意渐浓,在茅坪场镇老观村,今年秋天的首茬香菇进入集中出菇期,预计产值将再创新高。一朵朵肉质厚实的香菇,已成为该村增收致富的“黄金伞”。

在茅坪场镇老观村的香菇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菌棒整齐列队,一朵朵肥厚饱满的花菇争先恐后地探出“小脑袋”,宛如撑开的一把把褐色“小伞”,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菌香。菇农们穿梭于菌架之间,娴熟地采摘着今秋的第一茬“金疙瘩”,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曾经的“小山菇”,如何成长为如今的“致富伞”?答案藏在老观村产业升级的积极探索中。近年来,作为“中国春栽香菇之乡”茅坪场镇的特色产业种植村,老观村立足生态、资源双优势,将香菇产业作为“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打破了过去单家独户闯市场的局面,既保证了香菇品质,又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发展热情。今年,全村香菇种植规模达到60万袋。

远安县开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开村介绍:“今年我们合作社头一茬香菇产量达到2万斤,我们的香菇主要销售到武汉、长沙、广州、河南等地,全年销售额预计200万左右。”

产业兴则就业旺,就业稳则民心安。老观村香菇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种植户的销售收入稳步增长,更催生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从菌棒制作、菌菇培育到采摘分拣、包装发货,香菇产业的全链条、各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村里的种植基地常年为村民提供灵活就业岗位,无论是有种植经验的农户,还是赋闲在家的老人、妇女,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今年,村里共吸纳了4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其中脱贫户10余名。

村民谢广秀告诉记者:“今年在合作社务工已经5年了,每年可以收入一万多块钱,现在在外面不好找工作,在村里就地务工既能照顾家里,也能挣点钱,很方便。”

朵朵花菇,不仅“绽放”出老观村产业兴旺的新图景,更“撑起”了村民们稳稳的幸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个因菇而兴、因菇而美的乡村振兴故事,正在被娓娓道来。

老观村党支部书记刘友纲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香菇产业,探索香菇深加工路径,延长香菇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小香菇成为振兴乡村的大产业。”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