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远安】远安:鸳鸯奇遇记

远安融媒讯(记者 涂爱华 余泽佳 通讯员 郦希墨 李晓煊 )11月13日一大早,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游小飞,像往常一样,上班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手机里的APP,查看鸳鸯的活动情况。“今天看到它们这个活动轨迹也还比较正常。今天的天气比较好,气候比较暖和,估计鸳鸯现在正在水里面觅食,因为现在正是它们进食的时间段。”

鸳鸯不仅是人们眼中的幸福鸟、吉祥鸟,更是我国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游小飞所监测的这些鸳鸯,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奇遇,每天通过手机监测又蕴含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意义?

故事需从今年春季说起。3月29日,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监测系统,观测到一只野生鸳鸯迁入野外人工巢箱陆续产蛋,并于4月10日开始孵蛋。

然而,4月30日清晨,工作人员观测到孵蛋的鸳鸯外出觅食后一直未归,孵化中的鸳鸯蛋面临失温危险。为确保鸳鸯蛋能顺利孵化,5月1日,工作人员咨询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后,果断采取应急措施,将人工巢箱内的8枚鸳鸯蛋转移出来,让母鸡代孵。

借助母鸡的“代劳”,5月12日,8只健康的鸳鸯宝宝破壳而出。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和远安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精心布置了恒温室,将8只鸳鸯宝宝从村里接回县城照料。

6月上旬,鸳鸯宝宝满月了。为了让它们接近自然,逐步适应野外生存,工作人员请教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在远安县国有大堰林场管护站的小树林里搭建遮阳棚,为8只鸳鸯宝宝打造了一个半封闭的新家。

随着一天天长大,飞行能力逐渐增强,小鸳鸯们开始“嫌弃”狭小的遮阳棚。远安县国有大堰林场副场长庞小虎介绍:“是7月初的时候,我中午休息起床后,看到鸳鸯就从棚里上面飞了5只出来到大鱼堰塘,我就发现鸳鸯有飞的能力了,我们就把它们放出来了。放出来之后,它们可以从棚里飞到堰塘对面,飞行能力和独立性还可以。”

鸳鸯是大自然的精灵,虽然没有亲鸟引导,但从遮阳棚到大水塘,骨子里的基因使8只小鸳鸯勇敢闯出舒适区,飞向遮阳棚外的大水塘,飞出一片新天地。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在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紧抓鸳鸯生长关键期,持续进行野化训练,确保它们逐步掌握觅食、游水等野外生存技能。庞小虎介绍:“就上个星期五的话,当时过来我看见有一只鸳鸯就在我们鱼塘里面吃了一只小鱼。那个鸳鸯飞得很快,就是在水中它那个速度很快,一下子就把小鱼抓住了。”

9月24日,这一天意义非凡。从即将失温的蛋卵到破壳出世,从恒温室到户外遮阳棚,从半封闭的遮阳棚到露天大水塘,再从一方水塘到广阔自然,148天后,小鸳鸯们在这一天“毕业”,在美丽的沮河湿地,它们告别救助的人类,振翅飞向辽阔的大自然。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