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沮水河畔洒真情

  

  作者:张琴

  作者单位:县人民医院

  所驻村(社区):洋坪镇三板村

  作为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有幸成为三板村“第一书记”向阳院长的联络员,同时自己也是一名精准扶贫帮扶干部。在扶贫的道路上,我亲眼目睹了同事们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执着,对扶贫对象付出的真情,感受到了这项伟大工程带来的种种变化。同时,通过从事精准扶贫工作,让我历练了人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成为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所在的三板村位于洋坪镇西部,沮水流经全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农户居住较集中,村内谭家祠堂为中共南远县委、爱国民主南远县政府旧址。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12户,共1744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269人,国土面积10.45平方公里。

  沐浴着全县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这股春风,三板村依托自身优势,坚持激发村民自身发展动力,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抓主导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增强发展后劲,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村民幸福感不断增强。今天的三板村,更加靓丽,已成为沮水河畔的秀丽村庄,南远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认真听,方知百姓所需

  由于我自身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又是“第一书记”联络员,因此每次到村入户都和村“第一书记”向院长一起。跟随他走访入户,让我深刻体会到,精准扶贫不是教条式的查户口,干巴巴的讲政策。只有在入户的过程中,同他们拉家常,付出真情,建立起亲密的感情,群众才会逐渐信任你,接纳你。这,是一门基层工作中的学问。

  记得开始入户,到扶贫对象严明忠家时,只有80多岁的老母在家,向院长问她儿子去哪了,她说不知道,问她种了多少田,她也说不知道。在她凌乱的堂屋里,蜂窝煤刺鼻的味道令人难以忍受,问她为什么不在厨房做饭时,老人说厨房漏雨不能使用。

  随后,我们走进厨房,屋顶的瓦片随时都会掉落下来,一看就是长期未检修,一片狼藉。老人告诉我们,儿子严明忠喝酒成瘾,成天大醉,不能劳作,家庭经济困难,全靠低保生活,根本没有能力检修房屋。一周后,我们再到她家时,严明忠一脸醉态,她的母亲一脸沮丧,既伤心,又无奈,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家衰败。向院长落座后耐心的讲起了当下政策,分析了家庭发展前景,语重心长的劝导严明忠不要再喝酒,作为男人应该撑起这个家,并做好了长期监督引导的准备。看见儿子听进去了向院长的话,老人眼里又燃起了希望,话也多了起来。原来在几年前,严明忠父亲去世,老婆也与其离婚,弟弟也离开人世,一系列的打击使得他整日汹酒,一撅不振。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入户交谈中,他们一家记住了我们,有了诉苦的对象,更有了知心的朋友。

  

  在了解严明忠的发展意愿后,我们送去鸡苗30只,帮助他整修厨房,更换了房间电线,并让他住院治疗,逐渐戒掉了酒。“你们扶贫干部真是好人,没有你们的抚慰和支持,我这人就废了。”看着自己变了样儿,严明忠说道。

  精准扶贫,不仅要帮助贫困户,更要了解全村人想着什么,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难题。通过我们驻村队员长期在村踏实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的入户,田间地头的交谈,屋场会上的交流,把村民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就医、子女入学、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一一记录。这些,在有针对性制定措施的同时,也为村级三年规划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尽力做,方能赢得信任

  向院长常常告诉我们这些帮扶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尽职尽责,珍惜这难得的基层工作机会,要同村民建立一种亲情,真扶贫。开始,我们从满足扶贫对象的“微心愿”着手,让群众深刻体会到了扶贫变化。

  帮扶队员刘文华为扶贫对象测血压、血糖,帮助提供了最佳治疗方案。“查了身体才知道,我好多饮食习惯是错的,幸亏发现的早,这对我们保持健康的作用简直太大了。”贫困户张某拿到方案后喜滋滋的说道。

  帮扶队员汪云为扶贫对象提供就业支持,免费参加挖机培训。“现在发展快、建设项目多,学一门技术了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以后不用出远门了。”李某参训完第一时间告诉了帮扶干部。

  

  “我是吃着苦活到现在,没想到干部们现在这么亲切,真好!”86岁的青光眼患者刘正才说道。他是王磊的帮扶对象,老人双目失明,行动不便,王磊为其买了眼药水,上门为其点上。

  他们付出了努力,收获了赞美。

  我也亲眼目睹了这些红利,原先四组村民孔令红一家4口住着裂缝大、重度倾斜、屋顶漏雨的土坯房,随时会倒蹋。在我们了解情况后,与村委会商讨了方案,采取分散安置的办法,补助3万元帮助其建房120平方米。

  为了增强其发展后劲,我们按照就近就地原则,通过村里安排其管理村里80亩的水田灌溉,年增加收入6千元。同时,鼓励他在家创业,目前孔令红利用产业到户到人、小额贷款政策养了10亩鱼,年可增加收入2万。现在,走进孔令红的新家,正在装修房子的他感激不尽:“感谢扶贫政策,多亏你们帮扶干部费心费力,让我摆脱了贫困,更让我改变了观念,我现在有信心过上好日子了。”

  70岁的村民代表徐家森开心的告诉我们,以前通他家的100米路很窄,儿子每次回一趟家,车总开不进来,只能找远处的角落停好,平时卖个东西也很不方便,这个问题成了当地4户26人的担忧。2017年11月,我们驻村干部与村委会商讨后对这段路进行了加宽,不久前徐家森儿子回来,对眼前的变化惊奇不已,直说扶贫大变样。

  

  从村民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我们针对广大群众反映的95条意见建议,为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好乡风,由驻村单位、乡镇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共同重新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了道德理事会和相关议事规则。开展全域环境卫生整治,清理了卫生死角;巡回法庭在三板村开庭,现场审理了农村养老案件,引导了文明健康的乡风;30名单位青年志愿者帮助8个扶贫对象收拾房间,青年医者的汗水和笑脸荡漾在这个村庄,留在每一个扶贫对象的心田。

  时常思,方增扶贫动力

  农村发展,要想在前,干在前,特别是要如何做实产业,助农增收。做为“第一书记”联络员,我参加了他们规划的制定,产业发展的构思,钦佩他们那份扎根基层、带有泥土气息的农村工作情怀。

  为切实推进三板村的发展,巩固精准扶贫发展成果。我们驻村单位与村“两委”共同提出了实施“发展农业富民、依靠科技强村、发展家庭产业增收、推进特色旅游活村”战略,进一步提升全村整体实力。通过积极发展这些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转化和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成果,培育能人大户,打造三板工匠,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村民自主发展猪、鸡、蜂、羊、鱼养殖业等,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板村四季分明、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交通便利,洋百公路贯穿全境。在后期工作中,我们将和村“两委”一道,充分利用这些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极力挖掘本土文化,修整中共南远县委、爱国民主南远县政府旧址,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板文化园。我们相信,三板将作为沮水河畔的一颗明珠,会散发出它耀眼的光芒。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