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脱贫故事|杨小勤:小牛犊顶开致富门

初冬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湿冷的露气,寒风夹杂着细雨吹打在身上,让人禁不住打了个冷颤。伴随着叮铃的铃铛声和哞哞的牛叫声,杨小勤赶着自家的牛群在乡间小道上渐行渐远。

家住湖北省远安县河口乡双坪村四组的杨小勤,现年54岁,天生右手右腿发育不全,常年一个人生活,出行不便、没有稳定的收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13年底,杨小勤被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保障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代缴等一系列兜底保障政策的落实,并没有促成他“等靠要”的想法,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情。

2014年,勤劳肯干的杨小勤用政府补贴和低保金购买了3头小牛犊,靠着前些年帮别人养牛积累的经验,发展养牛产业。“国家关心我们,先后给我落实了这么多好政策,我没有理由一直拖大家的后腿啊,大家都在帮助我,我自己也要争口气。”谈及为什么在生活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还要“勒紧裤腰带”购买小牛犊时,杨小勤的回答让人看到了他骨子里满满的斗志。

脱贫致富路上扶一把、送一程。发展肉牛产业后,河口乡结合杨小勤的实际情况,联合驻村队帮助他量身制定产业帮扶计划,先后为其落实产业奖补、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扶持其更好发展肉牛产业。在政府帮助及自身勤劳的化学反应下,杨小勤的肉牛养殖逐渐走向成熟,家庭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建设了新房、搬进了新家,生活品质明显提升。2017年底,杨小勤摆脱贫困的束缚,顺利脱贫,这更加坚定了他发展肉牛产业的决心。

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杨小勤的养牛技术越发纯熟,2019年,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支持”下,杨小勤将养牛规模扩大到15头,年底将达到出栏标准的肉牛卖出后,毛收入达5万余元,除去购买、养殖、管理成本,仅肉牛养殖一项,就获得纯收入3万多元。

养牛“事业”上红红火火,让他信心倍增,闲不住的他,还流转了邻居的田种植玉米,增加家庭收入。今年,他紧抓“脱贫不脱政策”的机会,再次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每天早上四点半准时起床洗漱,赶着牛儿前往山坡“觅食”,饭点回家做饭,打理完玉米地后再次变身“牛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是肯定的,但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我觉得很踏实、很快乐。”每当别人赞叹起他的不容易时,这位勤劳朴实的汉子总是大方的说道,脸上尽是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