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小评】【地评线】东湖评论:构筑基层保障健康防线,助力农村群众安心过冬

1月5日的《新闻联播》播发《重点人群“关口前移” 各地构筑基层保障健康防线》,其中提到随着春节临近,返乡人员增多,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巡诊力度,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做到“关口前移”,构筑基层保障健康防线。无独有偶,人民网近日发起“农村防疫公益行动”,联动社会各界资源,为农村地区和县域社区的重点人群提供防疫相关的公益支持,引发公众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高度关切。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筑实农村疫情“防控墙”,扎实守护农村群众生命健康,把温暖送进农村群众的心坎里。

我国农村有5亿人口,其中老人、妇幼以及有基础疾病的免疫脆弱人群占比较高,导致农村成为防疫薄弱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相对偏低,这些现实因素加大了农村疫情防控和救治难度。基层党委、政府和医疗卫生系统如何统筹医疗资源、协调防控力量、提升救治能力,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必答题”。前不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印发了《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对构建医疗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医疗资源、畅通县域分级诊疗等进行部署和指导,是做好农村地区新冠疫情医疗保障工作的参照和遵循。1月3日又印发《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预防和减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发生。并且明确要求各地要为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和困境儿童发放“健康包”,包括一定数量的退热药、止咳药、感冒药、抗原检测试剂等。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设备配备到位,必备药品器械直达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救治”仗,首要的是完善医疗救治保障。要把补充医疗资源和医资力量作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一号工程”。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同样的,农村有医、药,防、救不慌乱。“送药下乡”“送医下乡”是相对高效、直接的补充方式,能够短期显著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救护能力。去年12月,湖北组织开展关爱重点人群“敲门行动”,对重点人员逐一敲门走访,发放“健康爱心包”,截至目前,累计为205万名困难群众提供防疫物资。需要关注的是,各地还需在打基础、管长远处下功夫,如保障必要医疗经费,扩充住院床位、加大救治药品供给、强化医护人员配备等,依托县域医共体从基础层面提升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农村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防在前,治在后。充实农村疫情防控队伍,加大防控政策宣传是成本小、收益大的“良方”。当前临近春节,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兄弟姐妹陆续返乡,人员流动性增加,随之而来的感染风险将进一步加大。我们要守住村委会和卫生室主阵地,统筹调配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志愿者等组成村疫情防控应急服务队,加强重点人员走访关爱,上门协助高龄老人接种疫苗,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全力营造团结互助、科学高效的农村疫情防控环境。譬如,“健康爱心包”中发放的布洛芬缓释片、消毒酒精等物品,不少农村独居老人、残疾群众不懂正确使用,存在一定风险,需防控应急服务队上门讲解,定期入户走访巡查,协助指导正确用药。同时,可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现在是“爬坡上坎期”,我们必须把农村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胜利信心,挡住高压冲击,扛过吃劲阶段,将救治资源集中到重点人群上,把力量用在最薄弱的环节,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全力预防和解决重症及高危人群救治、普通就诊需求、防止医疗资源挤兑等关键问题,为维护农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三年抗疫,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在,我们更要坚持和团结,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确保广大农村群众平安过年、温暖过冬,共同迎接春暖花开和美好生活。

来源:东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