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人才齐聚在这座鲁西南小城,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可行范式。
随着光纤、5G等技术手段不断革新,“互联网+”这个新名词从概念变成现实,它能够和传统行业不断结合,实现行业间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开放生态。如今,城市结构、事务日益繁杂,社会层面对志愿服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先进技术升级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成为必然。“互联网+志愿服务”便是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通过将“互联网+”知识理论和先进技术合理运用到传统志愿服务中而诞生的志愿服务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对传统志愿服务的资源调配、受众能力、激励机制等维度进行创新优化,让志愿服务呈现出“互联网+”时代新特征,满足当前社会对志愿服务的新要求。
运用网络平台整合资源,让“互联网+”促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发展。深度应用“志愿远安”微信小程序,将县内红色文艺轻骑兵、玉华爱心工作室等知名志愿服务组织,公安、卫健、民政等县直志愿服务队伍,百名乡土艺人、科技能人,以及公益团队、爱心商户等官方和民间志愿力量整合注册成为志愿服务资源,同时持续开通线上招募渠道,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充实服务队伍。群众通过“志愿远安”微信小程序,线上“点单”,提出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身等方面的需求,平台根据需求精准匹配服务资源、合理分配服务队伍,服务队伍依据自身优势、专业特点,主动“接单”,采取“1+1”或者“1+N”组团式为群众提供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发展。
提升老年群体网络技能,让“互联网+”促进志愿服务全民化发展。目前信息传播速度正在迅猛发展,社会早已进入了全新时代,抖音、微博、小红书、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中青年群体对于手机不再陌生,然而作为时间更加宽裕、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意愿更加强烈的老年人群体,运用智能手机仍不太熟练,通过手机及信息平台获取志愿服务活动消息的能力较薄弱,影响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通过广播、报纸等老年人常用传统媒体,宣传智能手机、互联网的便利之处,讲解应用基本常识,提升该群体对数字化兴趣和能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在老年大学开设安全使用智能手机的课程,加大对老年群体网络技能培训。定期举办老年群体“5G、智能手机应用”科普讲座活动,对5G的作用与意义、智能手机使用技巧和“志愿远安”等app软件使用作专题辅导。加大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训,提高其信息化水平,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以老带新,提升老年受众群体熟练应用网络技能,促进志愿服务全民化发展。
创新网络评价激励机制,让“互联网+”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建立志愿者评价平台,由政府主管部门、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等组成评委会,依据志愿服务时长和志愿服务积分,分别从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建立奖励制度。在精神层面,按“志愿远安”平台记录的服务时长评选出星级志愿者,星级志愿者名字在平台形成排行榜,并在“云上远安”“远安发布”等媒体进行全平台推送,同时编印志愿服务纪念册,依托自媒体、宣传栏在全县进行事迹宣传;在物质层面,获得志愿服务积分的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在线上平台兑换生活日用品、健康体检、旅游年卡、优先享受公共服务等,同时开通线上积分银行,将自己为他人提供的服务“暂存”银行,兑换未来被服务的时间,以此形成激励机制,让志愿者产生良性竞争心态,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互联网+”为传统志愿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有助于优化志愿服务管理、激励、宣传模式,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全民化、常态化发展,形成互助互爱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上新台阶。
作者:远安县旧县镇人民政府 汪熠
来源:三峡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