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实况厨房”竟和废品回收站开在一起,外卖小哥和废品运输车共同进出,40多家外卖店铺共用一张执照,月售3000多单的爆款宣称干净卫生、色泽鲜美,实际却是污垢、残渣遍地……
外卖本是便利大众的行业,但在不良商家的眼里,却成了谋取利益的手段。不用门面、证件,一个操作间、几份预制菜、外卖平台“精装修”加上借来的营业执照就能开上一个网店,甚至干不好或者被投诉还能换个店名接着开。外卖网店成为不良商家的“金钥匙”,但低成本、高收益的外卖网店却是通过危害受众群体健康来实现的。如何整治外卖乱象,让人们吃上一份健康、卫生的外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外卖乱象整治需平台出力。脏乱差成高分店铺,假地址、假照片也能堂而皇之上外卖平台,消费者以为是良心店铺,却吃到了不合格产品,消费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难以了解店铺的真实情况,只能通过平台上的宣传判断。平台的审核把关松懈、机制不严,让不良商家有了可乘之机。平台需担起审核把关的责任,不能只要求把饭做出来,在哪里做、怎么做的、做得好不好,都是平台要提供给消费者的真实有效的信息,对无牌餐厅、资质造假说不。
外卖乱象整治需监管有力。相关部门需强化监管手段,持续加强对外卖餐饮行业特别是无堂食外卖餐饮店的监管力度,全面排查并掌握辖区外卖餐饮行业基本情况,形成定期检查、暗访抽查长效机制。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以查促改,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商家及时响应调查,第一时间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对于没有资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商家要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外卖乱象整治需受众留心。作为消费者也是外卖乱象的直接受害者,对于生活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同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到耳听八方,不能盲信外卖平台“一家之言”。尽量选择有门店堂食或者熟悉的外卖餐饮店,如果到了不熟悉的地方,也要善用地图app、大众点评等平台信息资源,学会辨别真伪,“避坑”无良商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幸福,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分析外卖乱象背后的原因,有经营主体的法律意识淡薄,也有平台、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外卖乱象整治不能依靠某一方单打独斗,更需要经营主体、外卖平台、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多方合力,共同推进,让食品安全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作者:远安县委党校 杨鑫
来源:三峡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