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5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持续推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双提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近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8.0%。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入互联网,我们在尽享网络红利的同时,信息泄露、网络暴力、电信诈骗等网络违法行为也在不断滋生。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如何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挑战,建设网络安全良性生态,这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考题。
维护网络安全,需要法律法规保障。从颁布《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到出台《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以及一系列制度,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已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法律法规的密集出台,让网络安全维护精准有效,层次分明的处罚手段和严格的执法活动,使得网络空间执法能力不断加强,通过“净网”行动,对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网络空间得以逐渐清朗健康。
维护网络安全,需要全民参与其中。在万物互联的今日,网络与人们生活深度融合,涵盖了购物、社交、办公、娱乐等各个方面,只有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了,网络安全工作才会基础扎实、推进有力。作为个人,我们应做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规范网络行为,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作为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加强数据管理,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并且不断研发创新;作为社会组织,应发挥好纽带作用,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作为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持续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升综合防护能力。通过全民参与,共同构建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全民网络安全生态体系。
维护网络安全,需要保护关键基础。与个人信息不同,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等重要行业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一旦遭到破坏或者数据泄露,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因此关键信息安全保护成为网络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要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为抓手,落实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要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强化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安全事件处置联动机制。要加强网络安全审查和数据安全管理,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安全管控能力,形成数据安全共同维护和发展共同促进的工作格局,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合法权益。
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网络安全防护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团结一切力量,努力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进一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广大网民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技能,携手共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作者:远安县河口乡人民政府 苏宇
来源:三峡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