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江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之“国潮也疯狂·湖北非遗时装秀创新创意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此次非遗时装秀精选湖北“挑补织绣”类非遗服饰,巧妙融合非遗技艺与潮流时尚,让观众实打实地看到了非遗的精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而现在,非遗也已经成为不少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桥梁与纽带,在乡村中原汁原味的非遗散发了不少魅力。同样,乡村也将非遗的文化价值合理地转化为经济价值,五峰过桥腊肉制作技艺被列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于五峰湾潭镇的老腊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仔猪繁育开始,有效整合资源,形成规模产业链,让腊肉香飘出山坳同时,也让村民们找到了致富新路子,通过“非遗+产业”找到了一条条致富路、振兴路。
在利用非遗让产业振兴的同时,非遗所产生的价值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一批又一批的“新农人”涌入广袤的乡村。有年轻的制茶师选择在乡村用心炒好茶;也有年轻人选择在家乡开一家扎染工坊,传承非遗技艺……“新农人”们利用社交媒体,录制下完成传统技艺的每一个步骤,还通过“非遗+直播”这一方式让不少“云观看”的网友们了解到非遗技艺,学到非遗知识,有的“新农人”还将非遗与线上助农结合起来,既帮助村民增收,又拓宽了非遗技艺的传播面。
在农文旅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一次次非遗的展现吸引来了不少游客,乡村也与游客来了场双向奔赴,端上了“旅游碗”,吃上了“旅游饭”。村民们建起了宽敞干净的农家乐,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玩体验。游客也能在乡村看到传统的农耕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成为了村中的新亮点,此次“国潮也疯狂·湖北非遗时装秀创新创意展”的开幕,也势必将更多存在于乡村中的非遗技艺带到大舞台上,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更好地融合创新,也为乡村文化、乡村非遗创造更多活力。
作者:远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廖玮雯
来源:三峡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