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融媒讯(记者 姚星宇 通讯员 洪伊宁 曹星)近日,在鸣凤镇花园村,无人机正在播种,伴随着旋翼的轰鸣声,稻种被均匀地播撒在平整的水田里。这些搭载着智能系统的农业机械,高效地完成着播种任务,展现出现代农业生产的新风貌。花园村土地焕新,产业兴农的蝶变之路,正是得益于远安县实施的国土整治项目。
2024年以来,远安县大力推进国土整治项目。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远安县自然资源规划局经过前期调查摸底,并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启动花园村国土整治“旱改水”项目。项目工程全面覆盖土地平整、沟渠清理疏通、道路硬化铺设、土壤肥力改良等多个关键环节。
以“旱改水”项目为突破口,花园村实现从荒芜到繁茂、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如今,项目区田地整齐划一,新修建的灌溉水渠纵横交错,曾经杂草疯长、收益微薄的旱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村民李先学介绍:“这片土地过去是一片旱地,有时干旱绝收,直接没有收入。通过改造以后,对环境、交通、水利设施等都更完善了。”
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国土整治中心主任曹星介绍,“花园村“旱改水”项目投资300余万元,新增水田200亩,土地流转价从200元/亩升至400元/亩,亩均粮食产量提升30%,项目通过系统性整治,使荒地变身“高产田”,并培育出羊肚菌产业链,实现了“整治一方地、兴旺一个产业”的目标。
国土整治不仅改变土地面貌,还催生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农民增收与耕地保护的良性循环。“旱改水”项目完成后,花园村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并广泛应用无人机精准播种等先进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曹星表示:“我们将以花园村旱改水项目为样板,推广‘整治+产业’模式,未来三年计划培育出近千亩的耕地提质改造示范区,让更多乡村共享国土整治红利。”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