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融媒讯(通讯员 贾敬华 王艳 付炜炜)丹霞清溪如诗如画,幽幽茶香回味绵长。鹿苑村位于旧县镇西,常住人口260户788人,耕地855亩,山林10430亩。全村因古时有鹿群栖息,呦呦鹿鸣声声不息而得名。鹿苑村拥有典型的丹霞地貌,鹿溪河穿村而过,是国家地理标志“远安黄茶”的核心产区,鹿苑黄茶在清乾隆年间被选为“贡茶”,制作工艺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鹿苑村发动群众共建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有声有色有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湖北省休闲农业重点园区、湖北省“十大美丽乡村”、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等荣誉称号。
一、环境为切口,共建好家园
一是开展全域整治。系统推进“厕污垃”治理,全村实现无害化厕所全覆盖,建成9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垃圾收集、转运一条龙,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推进岸绿河清。以鹿溪河流域治理为契机,坚持“责任治水、联动管水、群众护水”,综合治理河道8.6公里、绿化水系10公里、放生鱼类9万尾,打造观光步游道4.5公里、观景亭1处,植树1.2万株,实现河水清澈见底,岸线焕然一新。三是做好长效管护。将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确定为“村庄清洁日”,组织党员群众“五清一改”(清理生活垃圾和杂物、沟塘、农业废物、乱搭乱建、违章广告和污损宣传牌,改变不良习惯),常态化开展“最美村湾”“最美庭院”“最美环境当家人”等评选活动,营造全村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产业成活水,共蹚致富路
一是深耕“茶”文化。将500亩老茶园改造成生态茶园,茶叶实现质价双收。升级7家手工黄茶作坊,以新技术、新设备提升老工艺,推进机械化、清洁化生产。带动村内茶农参与茶园建设、传承贡茶工艺,让茶文化在群众的耳濡目染中薪火相传。二是揭开“旅”篇章。举办承办“黄茶品鉴会”“乡村春晚”“田野马拉松”露天KTV、举办“啤酒烧烤节”等特色节会活动,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3000余人,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600万元,村集体收入年突破30万元。三是激活“网”流量。打造“鹿村长付炜炜”抖音账号,单个视频浏览量突破十万,累计浏览量破千万。开展“我为我村代言”助农直播,累计销售特色农产品百万元。通过村企共建、村社联建等助农消费累计超过50万元。组织村民时时推广、人人代言,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农产品变成好商品。
三、精神是纽带,共酿幸福甜
一是党旗迎风飘扬。整合“城投公司、专业合作社、劳务服务队、能人大户”四大资源,建立茶叶产业功能型党支部,建立“支部引领、能人支撑、群众商议、企业配合”的茶产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资金、技术、劳动力、设施设备等茶产业发展难题,形成了“决策科学、力量集中、执行迅速、反馈有效”的组织运转闭环。二是服务有口皆碑。整合资金,提高村医疗服务水平、完善文体设施。利用互联网保障独居老人的安全,加强留守儿童关怀。引导农家乐、小超市、快递驿站、农资代销点及农产品交易点聚集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将基层阵地打造成群众服务群众的人气旺地。三是家园共建共享。坚持每周召开一场屋场会,组织群众同围一张桌、同坐一条凳,广泛议事论事,并形成“夜话鹿苑”议事平台,广泛收集“金点子”,征求到群众意见、需求100余条,应用于鹿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四是“三治”活学巧用。探索建立村民主动参与治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德素评价体系”,用积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积极探索多元共治,虚心接受乡贤、能人、党员意见。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家庭”罗必炎家庭模范作用,组建“家风文明”宣讲团广泛宣讲,在全村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如今的鹿苑,已从“呦呦鹿鸣”的古老传说,蜕变为“山水茶旅”交融的和美家园。丹霞崖壁映照着鹿溪河的粼粼波光,千亩茶园弥漫着非遗黄茶的馥郁清香,烧烤基地的烟火气与直播间的喝彩交相呼应。这里既有生态河道的治理答卷,也有“德素评价”里的文明刻度;既有手工茶坊里百年传承,也有乡村村晚上的其乐融融,勾勒出“环境美、产业强、治理佳、村民富”的立体画卷。
一审:刘世卫
二审:周大威
三审:陈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