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小评】以“枫桥式”法庭建设引领法治新风尚

田间地头话桑麻,法庭设在百姓前;愿得法治如春水,润泽人间保安康。10月15日,“好评宜昌”第五季采风活动暨“宜人天空”创作分享活动走进法院系统,宜昌各地网评员代表齐聚一堂,积极探索网络评论与宜昌法治建设的有益结合,近距离感受宜昌“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情况。

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铁肩膀才能担起新使命。“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法官队伍,远安县人民法院立足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打造《党员“1+N”朋友圈》党建品牌,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融入群众,针对服务类型,结合党员岗位特点,将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化整为零,分类建立“朋友圈”,以党员小分队的形式,常态化下沉服务企业和群众,实现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通过全方位、多层面与群众交朋友、结对子,让“以人民为中心”“与群众交朋友”理念在干警中扎根。例如“营商先锋”小分队和“小法徽”普法小分队牵头开展“法律门诊”服务,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诉讼纠纷进行把脉问诊,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助力企业合规发展。2023年共计上门服务100余次,切实成为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护航者”和服务企业合规发展的“店小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将法律服务落到实处。

法律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更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利剑。而诉讼,作为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其本质在于为民服务,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能在法律的庇护下,享受到公平、公正和正义。考虑到群众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不太愿意对法官说家事,远安县人民法院以“不增编、不建房、快落实、广覆盖”为原则,借助鹿苑村委会现有的办公场所建立共享法庭。共享法庭的服务模式也是打破传统,以村干部和专职调解员为主导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发动社会力量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如果接待过程中遇到法律或诉讼流程方面问题,由共享法庭调解员整合问题咨询联络人或是通过现场视频连线为其答疑解惑。这一调解新模式既减少了当事人“对簿公堂”的紧张和尴尬,也体现了“家门口解纷”的便捷和轻松。同时共享法庭提供的法律咨询、推送调解、网上立案等服务,真正打通了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有相关诉讼诉求的居民直接去村委会,就有调解员指导居民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在线立案,真正实现立案“一次都不用跑”,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便捷服务。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其条文的完善,更在于其深入人心、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遵守。远安县域内植被水系丰富,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2023年2月,远安县人民法院在洋坪人民法庭设立环境资源巡回法庭,紧密结合世界湿地日、植树节、中国水周、爱鸟周、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各个环境保护日节点,开展巡回审判、法治讲堂、植树造林、清理流域生活垃圾等形式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和志愿服务。同时联合县检察院、县湿地办等部门沿沮漳河流域、黄柏河流域等区域选建立7个司法保护基地、1个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教司法服务站和2个生态旅游诉讼服务点。推动了行政执法与生态司法有效衔接为守护远安县的绿水青山贡献司法力量。

在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上,远安县人民法院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为引领,不仅将法律的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更将法治的温暖送入百姓心田。展望未来,远安县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司法服务模式,提升司法服务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书写着新时代的司法华章。

作者:远安县鸣凤镇人民政府 洪伊宁

来源:三峡时评